刘备如果没在白帝城死的话,蜀汉还有救吗?
枪杆子里出政权,打仗靠的是实力,通过数据对比,蜀国根本没那么强。
鼎立是末年至西晋之间的一段时期,也是继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大混乱时期。三国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篡汉称帝,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次年在成都接续,史称蜀汉,229年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在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大将军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随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所掌控,263年,曹魏的发动了灭蜀之战,蜀汉正式灭亡。
熟读过《》的朋友,无不被刘、关、张“”的忠义千秋所感动,为诸葛丞相的“”而惋惜,同时又不无疑惑。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文有“运筹于帷幄之中,”,被誉为“、,得一而安天下”的诸葛亮和等人。武有威震天下的、、、、“”之辈,更有等跋扈之将的辅佐,但为何最终没能一统天下?
在这里借用伟人的名言就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枪杆子里出政权”,打仗靠的是实力。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三国演义》,是经过罗贯中先生加工过的、明显带有扬刘抑曹的艺术品,但却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出入。我们不妨先对魏、蜀、吴三国的实力进行一下对比:统辖:青州 、兖州 、豫州 、徐州 、司州、 雍州 、凉州、 并州、 幽州、冀州、荆州北部及、 西域督护府,人口1000万,军队70万-80万。统辖:扬州、 交州及 荆州大部, 吴国灭亡时人口230万,兵力23万。蜀国统辖:益州及汉中,蜀国灭亡时人口94万,兵力10万,即使是巅峰时期的兵力也没超过17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通过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大比拼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蜀汉最弱,以这样的实力自保尚且不易,要想一统天下又谈何容易?虽然诸葛丞相在著名的“”时,规划出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战略构想,真的,这样美好的蓝图想想就让人兴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蜀国真的北伐曹魏时,“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关羽死了,而荆州也没了。随着荆州的丢失及曹丕的篡汉称帝,已经62岁高龄的一代雄主刘备,深知霸业仍是遥遥无期,而自己则是来日无多,面对曹魏、东吴两个对手,他明智的选择了实力稍逊的东吴,准备做他人生的最后一搏。刘备的设想是拿下东吴之后,他就具备了与曹魏争天下的实力,至于说是为关羽报仇,那只是念给别人听的戏文,毕竟关羽是死于220年,而刘备伐吴时已是222年,这中间整整隔了3年。
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刘备不是君子而是枭雄,连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众所周知,刘备的伐吴是先胜后败,在输光了所有的本钱之后,一代枭雄刘备也抑郁而终。当然,实力并不是成功的绝对因素,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少胜多例子数不胜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蜀汉上到君主,下至群臣们都准备好了吗?
平心而论,蜀汉的君主“阿斗”同曹丕、是一个档次吗?他们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与都折服的“生子当如”的孙权相比,则更是望尘莫及。而辅佐蜀汉的群臣同样是不容乐观,随着“五虎上将”的相继谢世,军中的精英死伤殆尽,蜀汉已是人才匮乏,诸葛丞相自己也在“出师表”中承认“益州疲弊,民穷兵疲”,面对这诸多的不利因素,蜀汉一统天下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看三国时,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占据天时,孙权占据地利,刘备占人和,事实上这前两句话是对的,而刘备到了后期连人和也不占了。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之后,对外降服了南匈奴、、鲜卑等强敌,对内兴修农田水利并恢复了社会秩序,使整个中原及北方地区人心思定,此时的曹魏不但占据了天时,更占据了人和。孙权承父兄之业,依大江之险以历三世,同样占据了地利与人和。反观一向以人和而著称的刘皇叔,当初还可以用“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的旗号来召集点人马,但在东汉灭亡、人心思定之后,谁还会买一个过了期的皇叔的账?
通过这些实力和因素的对比之后,可以肯定的说:假设刘皇叔健在,诸葛丞相在世,五虎上将没死,蜀汉仍然没有灭掉曹魏的可能,在曹魏占据了天时与人和的同时,就已经注定了蜀汉陪跑的命运。这也难怪诸葛亮亦师亦友的,在得知他出山辅佐刘备时,仰天长叹道“是得其主而不得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