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司马懿屈节侍奉曹魏,只因郭嘉临终遗言?
、、主演的《大军师之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它以洗白司马懿的方式讲述了的权谋纷争。
第五集中,征辟司马懿为司空主簿的委任状到了司马府,不愿屈节侍奉曹魏政权的司马懿,狠下心来驱动载满货物的马车压断了双腿,以这种方式免除了征辟。
但后来,因为的临终遗言: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为保性命的司马懿不得不响应的二次征辟,当了丞相府的属官。
以上的说法有历史依据吗?
司马懿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虽然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但司马懿被逼入仕的确有史可依。
根据《·宣帝纪》的记载,早在建安六年时,曹操闻听司马懿的名声后便想要召他为官,但司马懿却因为汉室衰微,又不愿屈节侍奉曹操,所以拒绝了。
当然,他并没有对自己下手那么狠,其拒绝的理由是患有风痹病,无常的起居,只能卧床养病。
多疑的曹操让人晚上秘密刺探司马懿的情况,结果发现他果然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曹操这才相信,司马懿因而成功地躲过一劫。
到了建安十三年,当了丞相的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入仕,并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如果再有所推脱,就把你抓起来坐牢。司马懿惊惧之下只得无奈地答应。本文为奇闻网原创,未经奇闻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然而,整件事透露出某种可疑与荒诞。疑点有三:
其一,不合常理。
司马懿是时齿少名微,岂为异日雄豪之地,而曹操遽惮之至此?且言“不欲屈节”尤非其实,史臣及当时佞谀者,意在夸其素美而无辞以述,亦可笑也!
宋人叶适如此评价这段史料,其质疑合乎常识:
一个三国第一的英雄人物却深深忌惮一个二十出头且名声不显的年轻人,不仅秘密派人刺探他的情况而且不惜威逼利诱,使尽手段只为了逼他出仕,这真的可能吗?
其二,没有客观条件。
长期以来,司一家便与曹操交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熹平三年任尚书右丞时,推荐了20 岁的曹操为洛阳北部尉。
为此,曹操一直怀着感激之情。建安二十一年五月,已是魏王的曹操专门将司马防请到邺城叙旧。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在建安元年时便被曹操征辟为司空府属官,一直官至兖州刺史,是建安时期曹魏集团的重要人物。
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司马懿有什么缘由去反对曹操?他加入曹操的政治集团,是顺利成章的事。
其三,没有思想源泉。
有人认为,属于儒家的豪族,尊奉大汉为正统。而曹操出身低贱,是宦官之后,更意图篡汉。所以,深受儒家学说熏陶的司马懿自然看不上曹操,不愿出仕自在情理之中。
其实不然。
司马懿虽然自小学习儒家典籍,然而司马氏远谈不上是儒学大族。司马懿的祖先中,确切可靠的人可追溯到他的高祖司马钧。而他的主要事迹是平定羌乱,以军事为主。
大概到了他祖父司马儁之时,开始由武入文。然而这“文”也并非两汉以来儒学大族所推崇的经文之学,而是如《汉书》一般有实际功用的史学,、都曾经命令子孙研读《汉书》以学习治国之道。本文为奇闻网原创,未经奇闻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由此可知,司马氏与两汉的儒家豪族——汝南、弘农并不相同,与其说是儒家大族,不如说是地方豪强。
西晋开国曾经怒斥胡芳:你就是个当兵的!而胡芳却反驳道:你难道不也是将门之后吗?
胡芳的这句话透露出,直到西晋立国时,司马氏大概仍没有被视作一个典型的儒家大族。
依照上述论点,司马懿不愿屈节仕曹的史料着实可疑。其实,历载中有另外一个相反的司马懿形象:
——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能不足,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有病需要拄拐不能应召。曹洪因此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为曹操效命。
罗贯中对司马懿如此评价,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鱼豢在《魏略》中所记载的史料。鱼豢是曹魏时期到西晋初年的著名史学家,其史料来源主要来自曹魏的国史,相较于经过晋人修饰后的历史,其对司马氏的避讳成分较少,因而更可信。
所以,司马懿不愿入仕曹魏政权的说法应该出自晋国史臣的刻意编造。那么,晋人为何这样做?
原因不难理解。司马氏深受曹魏厚恩,司马懿更是被二度托孤的元老重臣,然而司马氏最终却取了曹家天下。在一个儒家道德观念盛行的时代,这种行为难免被贴上不忠的标签,备受时人及后世指责。
为了逃避这一责难,史臣便有意建构司马氏与曹魏长期对立的历史叙事:司马懿的出仕是纯粹被迫,入仕后更是遭受重重猜忌(因为晋武帝有狼顾之相,这当然也是编造的),双方从一开始便不和。
所谓君君则臣臣,君不君则臣不臣。这样一来,晋人便可以为司马懿后来的种种行为做无罪辩护,之后的魏晋革命自然也有其合法性了。本文为奇闻网原创,未经奇闻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