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反清为何惨败?这六大原因告诉你他必输的真相
1、百姓站在清廷这边
清廷“满汉一家”的思想颇具成熟,反清是在1673年,清军是1644年如的关,基本完成统一是在1658年(灭南明),
清廷这时已经统治了20年左右,此时人心思定,百不希望战争。而吴三桂挑起战火,
同时,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汉人心中以是,百姓必然不会站到他这边。
2、知识分子站在清廷这边
清廷善待士人,古往今来,不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国家,必定会暴乱或颠覆;
而吴三桂弑君,本来就为士人所不耻,现在又造反,就成了反复无常了。所以知识分子是不会站到他那边去的 。
3、道义上得不到支持
吴起兵后,由于先前绞死南明永历之故以及自己想称帝之心,没有打出复明的旗号,而只是反满复汉,朦胧地怀念前明。此时一些前明旧臣向他提出,赶快扶一明帝后裔,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吴三桂也有些动心了,但他身边、手下心腹反对此议,他们认为扶一傀儡,将来再把傀儡杀掉,徒增麻烦,不必如此,单凭吴家力量,亦可成事。
吴三桂最终没有打出旗号,如此失去不少支持,原先可能帮助他反清的一些势力也感到无所适从。
4、经济上他不能于清廷长期对抗
5、军事上清军物质补给,兵员的补充都会强于吴三桂
吴三桂以西南一隅对抗坐拥全中国钱粮兵饷的清廷,利在急战,不宜僵持,应在叛乱初期,就利用南方各省全面反叛的有利时机,跨过长江,夺取荆襄、关中,夺取北伐中原的军事基地;然后,分军两面征讨,一军从荆襄北上,夺取汴京、洛阳,依托黄河,威胁京畿;一路沿长江东下,经营东南,夺取安庆、南京、杭州诸要点,夺取清廷的财税重地和经济中心,切断清廷的经济命脉。
然后,与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会师,一举扫清南方清军,为北伐免除后患。然后,挥师北伐,直捣幽燕,犁庭扫穴,驱逐鞑虏,彻底恢复汉室天下。吴三桂错就错在,不该在初期占尽先机的情况下,止步不前,妄图划江而治,南方称王,结果给了清廷以充分的喘息时间。结果,等清廷扫灭蒙古察哈尔部叛乱,招抚陕西王辅臣之后,吴三桂左右手已断,而清廷则以扭转败局,扫除后顾之忧,全力南下平叛。这是,吴三姑纵有回天之力,也无可奈何了。
6、地理的优势
中国历史上完成国家的统一,多少是由北向南的,一方面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另一方面,北边地势高,南边多平原,
所以,北方更易于防守,南方的平原也很适合清军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