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生有哪些作弊方法?被发现作弊竟要杀头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3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泰国电影《天才枪手》正在热映,把一个考试作弊的题材愣是拍出了《碟中谍》的感觉。而相应的,微博和微信上也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了自己上学时“打小抄”的各种奇葩经历,甚至像魔术破解节目一般,亮出了当年的种种逃避监考老师法眼的“绝技”……

  我国从隋唐开始实行制度,是世界上最早采取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试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国家,这一制度虽然有僵化呆板、束缚思想等等弊端,但也确实给出身贫寒但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朝堂、管理国事的机会。不过,既然是考试,哪怕监考再严,总还是有“空子”可钻,今天这期叙诡笔记,我们就来聊聊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径和那些“天才枪手”们。

  壹、“水烟袋”帮助身份验证

  清廷十分重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天下悠悠万事,简直没有比抡材大典更加重要的了,所以历任对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严惩不贷。《清稗类钞》记载,“考试功令,不许夹带,大小一切考试皆然”。尤其是、年之前,“大小科场搜检至严,有至解衣脱履者”。

  尽管如此,依然防不胜防。

  清朝科举考试防止作弊的方法叫“糊名易书”,这一方法主要是指:考试结束时,考生的试卷经由内收掌官(收卷人员)收取后,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在监临官的监督下,将试卷中有关考生本人的姓名、籍贯、年龄等一切可能暴露本人身份的相关内容,经折叠反转后以空白之纸覆盖弥封,然后在骑缝处加弥封官关防和监临官关防……这样一来,阅卷官便不知道试卷是何人所做,无法徇私舞弊了。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糊名易书”的目的是杜绝阅卷官与考生私相交结,串通舞弊的可能,那么只要事先在考卷上约定一些暗号,让阅卷官无需看考卷被弥封的部分,也能知道考卷系属何人便是——这在当时叫“关节”,也叫“关目”。《清稗类钞》中说,这样的事情“大小试皆有之,京师尤甚,每届科场,送关节者纷纷皆是”,相应的,暗号也多种多样。比如有一科,题目是“子谓子夏曰”,某考生与考官暗通关节,于破题中连用四个一字,于是这个考生破题写的是:“儒一而为不一,圣人一勉之一诫之焉。”等发榜时,果掇高魁。还有一科的诗题为“所宝惟贤”,考官和某考生相约,只要在点题中有“水烟袋”三个字,即为其人的考卷,结果考生以一句“烟水潇湘地,人才夹袋储”,身份验证成功,自然金榜题名。

  当然,还有更加恶劣的行径,清末学者朱克敬在《瞑庵杂识》一书中记载,三年,湖南乡试,担任岳麓书院首席讲师的大儒罗典特别推重一个名叫彭莪的学生,乡试结束后,彭莪把自己的考卷重新默写了一份拿给老师看,罗典一看,拍案叫绝,说今科你一定得中,谁知“榜揭无名”,罗典深为叹息。不久后的一天,罗典应考官之邀前去讲评本届乡试的考卷,一看解元(乡试第一名中举者)的卷子,登时目瞪口呆,因为内容与彭莪默写的,甚至字迹都是彭莪的,但解元的名字却是闻所未闻的一个名叫“傅进贤”的人!罗典立刻找到湖南巡抚,告发本次乡试存在舞弊行径,一时间人言汹汹,那个名叫傅进贤的解元找到彭莪,愿意为他捐一个道员的官,“更与万金暨美田宅”,只要他不再追究此事。彭莪听得动心,找到老师说情,但罗典以为科举考试作弊,事关国家,岂能“私下解决”?毅然向更高层举报。调查得知,原来傅进贤是个家里极其有钱的富二代,但学习成绩很差,为了乡试得中,他贿赂了布政使署的吏役,把自己的考卷和彭莪的卷子切割下来,交换弥封,来了个“狸猫换太子”,谁知竟!最后,串通作弊的吏役和傅进贤都依罪论斩。

  贰、富二代密室作弊成功

  也许有人会很惊讶:考试作弊居然要杀头,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元年,清廷就规定,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凡是交通作弊、采名受贿、听情关节者,一旦审实,斩立决!

  也许有人会说:这下手也太重了吧?搁到现在,考试作弊给个处分不就得了。

  这话要看怎么说,一来古代科举考试不是为了期末检验一下学习情况,而是决定帝国未来官员的构成与素质,甚至与吏治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二来“乱世用重典”,如果联系到清朝中后期几成糜烂的科举形势,就能够理解政府何以对作弊“痛下杀着”了。

  以咸丰八年轰动一时的“科场舞弊案”为例,这一年是顺天府乡试之年,广东肇庆人罗鸿绎托请同乡兵部主事李鹤龄,向身为考官的翰林院编修蒲安递关节,约定在三篇试卷上分别以“也夫”、“而已矣”和“岂不惜哉”结尾,使“糊名易书”失去作用,待到评阅卷子时,身为主考官的军机大臣柏葰又因为收了罗鸿绎“门包”的缘故,将一名叫李成忠的考生的考卷撤下,取中了罗鸿绎……事情败露后,咸丰帝震怒,勒令调查,调查结果竟是整个考官队伍“一窝黑”,几乎没有一个干净的,你收钱帮人改考卷,他收钱泄露考题,最终这场科场舞弊大案以处死包括柏葰在内的四人、七人被革职、数十人遭到降职处分而告终。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科举考试中的舞弊现象得到了遏制,但据《清稗类钞》所记:同治以后,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复杂和官方管控力度的弱化,科举作弊开始朝着“扩大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由于搜检者不甚深究,于是诈伪百出:那时出版了一种字体和体积都很小的“作弊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可供参考的材料,考生们有的将之“私藏于果饼及衣带中”,有的放在携带的考篮的夹层里,甚至有的专门在考试前定制了双层的帽子和带屉的靴子,以藏此书。至于贡院门口负责搜捡的皂隶,再好应付不过,只要使上几锭银子,就可以“但闻番役高唱搜过而已”。

  不过要说科举作弊登峰造极的“天才枪手”,还要属晚清学者丁树诚在《仕隐斋涉笔》中记录的一件事。

  有个富二代,平日里不学无术,却想在科举考试中混个功名,就找来枪手替考,县试中竟拿了第一!这一下引得其他考生哗然,主考官也觉得其中有,将他叫到考试院再考,谁知枪手买通了主考官的仆人,题目一出,枪手挥毫成稿,交给那仆人带给富二代,富二代誊抄一遍交卷,“四试皆第一”!

  古代县试一般考五场,主考官想,这最后一场绝对不能再让富二代得逞,他仔细打听,得知仆人是富二代作弊的“联络人”,便下令,把富二代“通身搜括,闭置室内,随写题纸,自送入室,出则锁户”,也就是全程只有自己一个人和这位特殊考生接触,看他还能玩儿出什么花样!

  过了半晌,主考官用钥匙开了门,进去看看富二代答题答得怎么样了,,这位和外界完全断绝联络的考生“伏案辗转,未成一字”。主考官冷笑着问他:“你妙笔生花的才情都去哪儿了?”富二代还嘴硬:“我习惯先打腹稿,斟酌好字句再写。”主考官呵呵两声,转身出门,再次将房间上锁,严禁任何人接近。

  眼看着太阳落山了,主考官估摸了一下时间,觉得差不多了,便开门进去,准备看富二代的笑话,谁知看到的竟是书案上一篇写就的答卷,“观其文,洋洋洒洒,丰腴流畅”!主考官这下坚信,富二代没有作弊,是自己和其他考生被偏见糊瞎了眼,于是对其大加奖挹,列为第一,还贴出考卷来让大家学习。

  所有人都惊呆了,但又实在想不出富二代是怎样在“密室”的环境中作弊的,直到多年以后,才由富二代自己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是作弊团队“协同作战”的结果:首先,主考官出题时,他身边被买通的书童迅速将题目传递给外面的枪手,枪手挥笔成文,交给书童,书童趁主考官不注意,将答卷贴在了他后背的衣服上,这样当主考官第一次进密室奚落富二代,转身离去的时候,富二代从他后面将答卷随手揭下,誊抄一遍就可以了。

  叁、“大石砚”助人金榜题名

  不过,有一种“无意间”或者说“天注定”的枪手,才真的是荒诞离奇。

  《仕隐斋涉笔》中有记。有个秀才,文运不佳,几次科举考试都考不上,心情十分郁闷,这一年乡试在即,他一点儿把握都没有,竟不用心复习,白日睡觉,梦中见到去世多年的老父亲对他说:“今科你当中,入考场时一定要带上我的大石砚,千万不要忘了!”

  秀才一觉醒来,觉得莫名其妙,“初以为妖梦”,但“累梦皆然”,就是说老爸怕他忘了,只要他睡觉就在梦里提醒他一次,秀才只好“如其言”,乡试这天,端着老爸生前用的那方大石砚进了考场。

  一拿到题目他就蒙圈了,本来就没做准备,这会儿更是麻爪,“文思窘迫,尽日不能下笔”,万般无奈之下,他的精神竟有点儿崩溃了,一边在那个大石砚里磨墨,一边哭泣着抱怨道:“都是你这个大石砚耽误了我!”从开考一直抱怨到了中午,隔壁有个年长的考生,留着一把大胡子,虽然秀才的哭泣声很烦人,但对他的应考没有影响,早早就做完了文章的草稿,正在誊抄到正式的考卷上。这时他听见秀才还在哭,“不安于心,出号视之”,问秀才为什么抱怨这个砚台?秀才起初害臊,不敢说,禁不住他一再追问,只好说了老爸托梦的事儿。年长的考生听完,觉得离奇,把大石砚端了起来,上下查看,以为有什么夹层,却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又拿起墨在砚台里磨了半天,也没发生什么异状,便安慰了秀才两句,回到自己的号房里,继续把没誊抄完的考卷抄完……谁知没抄几个字,突然发现试卷上“墨痕满纸,如云烟缭绕,几无空白处”!这是怎么回事?本来好好的试卷怎么突然变成了满纸涂鸦?他揉了揉眼睛才发现,原来刚才自己看大石砚时,一把大胡子粘上了砚台里的墨渍,“归乃误扫卷上”!

  清代科举考试,弄脏试卷的结果就是直接被淘汰,根本没有资格让考官阅卷,年长考生想起秀才刚才告诉自己的怪梦,不禁惊呼:“原来那大石砚是这样成就的你!”于是把自己弄脏的考卷交给秀才,让他誊抄一遍后交卷——果然得中!

  年长考生这个枪手,当得真是无心,大概他也是感到冥冥中的鬼神就决定了自己的考卷乃是为他人所做,所以才干脆成其好事吧。

  不过说起来,笔者倒是觉得年长考生学了一肚子子曰诗文,却还是没搞清楚自己学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儒学倡导入世,但更强调光明正大的入世,一言一行都要于国于民有利,才能做一个好官,就因为听了几句“梦话”,便将考卷付与他人,完全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把一个懦弱无能的秀才扶送到了官职上,这样的人做了官,除了尸位素餐还能做什么?

  说到底,作弊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再高明的枪手也不过是贼偷的帮凶,而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像这位年长书生一样,赶上考试,如果邻桌要求“给看一眼”,总觉得“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把试卷偏上一偏……近几年来在小说和编剧的领域,接连出现了一大批“抄袭者”,被揭发后,他们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治,反而青云直上,成为领域的坐标和成功的象征,其根源恰恰在于大众对作弊、抄袭这类行径的容忍度实在太高,假如能够像咸丰帝处理科举舞弊案一样,对此类行为采取绝不宽恕的“灭绝”态度,哪里还会有那么多丑类“任尔唾骂,我自扶摇”呢?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