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给将士的军工赏银竟是打欠条?已经穷到没钱了吗?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3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后金暂时离开北京,接到手书后于三年正月初四统兵西援。崇祯有功夫处理袁崇焕的案子了。崇祯对于袁崇焕的案子,同时做了两手。一手是在北京,展开对袁崇焕案的调查、审讯,一手在在辽东,密令稳住祖大寿等辽军将士。

  孙承宗二次督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首次督辽,头尾四年,辽东的山川形势、,重来依旧,不同的是辽军人事,颇有风月无情人暗换之感。天年间,孙承宗督师辽东时,袁崇焕先是山石道后为宁前道,还是中层干部,当时头面人物是马世龙,还有前后三位辽东巡抚。祖大寿,何可纲等还是参将、守备等中下级军官,孙承宗虽然略知其名,但终究不当回事。,由于地位悬殊,祖何等人平时见孙一面都很难。

  天启六年正月,孙承宗离开辽东还不到半年,袁崇焕宁远一战成名,立授辽东巡抚,陡然间成为时局的中心人物,他所统领的宁远系也随着袁崇焕地位的迅速抬升而急速膨胀,短短三四年间,祖大寿、何可纲等已经升为总兵、副将,跨入高级将领行列,尤其是祖大寿,崇祯元年袁崇焕督师辽东时,成为仅有的两员总兵之一,挂征辽先锋将军印,镇守锦州,从此锦州成为祖大寿的老营,直到十三年后被清军围困不得已而出降。己巳之变,赵率教战死、袁崇焕被逮,祖大寿自然而然的成为十万辽军的领军人物,孙承宗受命安抚辽东实际上也就是安抚祖大寿。

  孙承宗二次来到山海关,对待祖大寿等辽将特别客气,平易近人,轻易不摆架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使得祖大寿等对孙承宗的戒备之心逐渐消除。孙承宗虽然受命恢复失地,但并不一味催促祖大寿等刻日进兵,而是静待时机成熟。的孙阁老深知此时如果稍有急躁,就有可能激得祖大寿等对朝廷彻底绝望,认为崇祯是借孙承宗之手消灭辽军,从而铤而走险,使得前功尽弃。

  因此,孙承宗在山海关上,表面显得闲静从容,经常招来祖大寿、何可纲、徐敷奏等在衙门或城楼上饮酒谈心。一有捷报,不论大小,孙承宗总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照例先是由祖大寿等上报斩首之数,然后孙承宗高坐大堂,命人将所斩首级一一呈上(现在看来非常残忍,在当时却是平常之事)由道臣、中军等逐个仔细查验,然后照实发放赏金花红。

  按照规定,斩一级赏银五十两,可是限于当时财力,往往不能如数发给,一般给现银十两,有时只有二、三两,其余打欠条,等日后再给,或者赏给红布。颁赏之时,鼓乐大作,一派喜庆之气。有一次颁赏之时,一名小校嫌赏银太薄(不给银子,只给红布) ,说他不稀罕这红布。孙承宗大怒说“这是朝廷封赏,尔竟敢恃功嫌薄”祖大寿在一旁,赶紧将这名大胆的小校轰了下去,搞得全场气氛尴尬。

  崇祯三年三月初的一天,孙承宗正在衙门和茅元仪、徐敷奏、周文郁三名副将闲坐,午后忽然有兵部差官捧着圣旨而来,从督师衙门中门而进。孙承宗急忙向西跪下行五拜三叩大礼接旨,兵部差官并未打开宣读,而是直接交到孙承宗手中,孙承宗展开看完就揣到怀中,然后又向西磕头拜谢。差官见圣旨已经送到,匆匆告辞而出。

  差官走后,孙承宗带有几分神秘的向三位副将说“圣上密旨宣谕,孙某以衰朽之年,何以仰答万一”,三副将听了,虽不知其中奥妙,但本能的被孙阁老圣眷之隆唬得一愣一愣的。

  孙承宗接着以感激又带敬佩的口气说道“其中意在言外,相与商榷,犹如家人父子,然无非灭虏至意,必借群策群力,方能仰答圣恩。”说到此处,顿了一顿,神情若有所思,又说“此密旨出自圣衷,诸臣皆不知晓,似此缜密,真豪杰圣主也!”究竟是何密旨,能让满朝文武俱不知晓,单单传给孙承宗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密旨的内容和袁崇焕有关,应该是崇祯把他对袁崇焕的态度给孙承宗有所交底,而从孙承宗不把密旨内容向辽将传达来看,这个态度绝不是宽恕。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