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慈禧太后为什么不直接取代光绪而垂帘听政呢
我们说到“垂帘听政”这四个字就一定会想到的,并且对这个历史人物有着深深的痛恨。我们常常说要不是垂帘听政,滥揽坤纲,中华民族也许不会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血与火的蹂躏。
那么小编不解的事,依慈禧太后的野心和她完全可以自己当为什么要穿着垂帘听政呢?至于为什么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相见,可是从前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在临朝听政时,须遵守内外有别的原则,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1861
年皇帝在热河行宫忧愤交集,终于一命呜呼。临终前遗诏立他六岁的儿子为皇太子,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由于载淳尚在年幼,因此,围绕着由谁来掌权的问题,八大臣与太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西宫慈禧太后首先策动东宫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争权,然后又与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取得联系。9月初,奕以奔丧为名,赶到热河,与两太后密谋,随后立即返回京城布置一切。这时正好有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八大臣看了奏折,暴跳如雷,立即拟了上谕进行驳斥慈禧太后却将折旨扣下不发,引起两宫太后和八大臣之间的尖锐冲突。
11月1日两太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就将载垣、肃顺、端华三人革职拿问,不久就将他们处死,其余五大臣或革职或充军。三天后,载淳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慈禧太后见条件已经具备,就宣布正式“垂帘听政”,自此西太后慈禧掌握清政府最高权力达四十余年这个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仅皇家如此,从前社会上也是这样的习惯。例如住宅有内外院之分,妇女在家除和家里人以及至近亲戚(男)在内院相见之外,也不和男的来宾相见,家中男仆人到上房向女主人回事,须请女仆代言,如果女主人有所询问也是在室内说,男仆在室外回答,这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由此可见,为何听政要用“垂帘”的形式,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上都是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风尚。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是从“垂帘听政”开始到最后执掌国家大权的。其实这也和当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