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吃什么?不愧是中国人还挺讲究
去外头饭馆吃饭,发现很多老店总是打一些“经典古法高汤”、“御膳”、“XXX亲自赐名”的旗号,还要讲究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多么多么精巧,失传了多少多少年。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现代人言必称古法,古代的食物真的比现在好吃吗?前不久我沉迷于一部电视剧(未免广告嫌疑剧的名字不说啦),剧中主人公从21世纪穿越到,结果发现唐太宗李世民治下的盛唐,老百姓竟然连盐都吃不起!
就算是皇宫,那一点点细盐还要按品级分配,等闲只能吃粗盐,又苦又涩,那做出来的菜能吃吗?
不仅如此,还没有土豆玉米西红柿,没有辣椒茄子胡萝卜,连煎炸炒焖都是发明的,想吃个白菜还得投生帝王家。
于是,在现代十分废柴的穿越主人公,在唐朝竟然凭借制盐种土豆位列王侯,一碗红烧肉俘获当朝长公主欢心…
红烧肉都没得吃,我滴乖乖,古代人的生活这么水深火热吗?那么,古人都能吃到些啥?
先上点儿主食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北方。北方人爱吃面,这已经有4000年的传统了。
2005年,学家在青海民和县进行地质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一抔来自4000年前的面条。
他们猜测,在遥远的,一伙部民正在田间地头享用午餐,忽如其来一场泥石流将人吓跑了,某人手中的一碗面条就这么倒扣着落在地上,被瞬间袭来的泥石流给掩埋。
这恰巧给这碗面形成了密闭空间,使它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与我们见面。
可别小看这点面条,且不论它多粗细均匀手艺高超,仅它的存在,就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是最早发明面条的民族,比意大利和阿拉伯早了不知多少年。
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这是传统
在南方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层的遗迹。
据说考古学家在刚刚发现这些稻粒时,一颗颗金,和新鲜稻谷没有什么区别,可惜一接触空气,马上就氧化变黑了。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印度人最先驯化了水稻,而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在距今7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能种植水稻了。
让我插播一个外国的
别看现在咱们吃面包觉得挺洋气,但面包的历史可悠久了,英国考古学家在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中挖出了两块黑乎乎的面包,至少有5500年历史。
从其表面判断,这两块面包是被烧焦了,遗弃在这个垃圾堆里的,看来原始人的烹饪手艺有待加强呀。
蛋类
这个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知道,但国内考古先发掘出的是一筐鸡蛋,来自西周古墓。蛋壳虽然破碎,蛋的形状倒是还完整,有人建议,从这些鸡蛋中提取DNA,这样我们就能见到3000年前的鸡长啥样了。
不过检验之后发现,这些蛋都已经熟了。
肉干
这坨被铜绿氧化后变绿的东西,是来自2000年前的牛肉干。
作为一坨世界上最古老的牛肉干,它竟然还没有完全碳化,撕开还能感受到肉质纤维的存在。
那时候人们的主要调味料是青梅,尤其肉类会用梅子汁去腥,所以这个牛肉干想必也是酸酸的味道吧。
饺子
这碗来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的饺子,看起来和今天的饺子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已严重钙化,硬得像石头一样,但外形一点也没有变化,据说里面的馅儿是肉馅。
由于当地气候干旱,这些饺子在放入墓室后不久,内部的水分就被周围的土壤吸干,来不及腐败变质,就成了“木乃伊”。
古酒
咱们老说多少年前的拉菲几几年的茅台,但凡是酒,总是年代越久越醇香。
不过几十年的琼浆算什么?
这里还有两千年的御窖呢!西安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口凤首铜钟,有半人多高,距今有快2000年的历史了。
考古学家在搬动它时,发现里面盛了不少青绿色的液体,分析化验后得出这是米酒,液体重达26斤,之所以呈现绿色,是青铜氧化导致的。
同样在西安北郊的一座汉墓里也出土了一个密封青铜器,里面装满了绿油油的米酒。
经检测,此酒乙醇含量仅为每升34毫克,除去挥发变质等因素,这酒精度数也非常低了,所以说古装剧里大侠都跟喝水似的喝酒,也是有道理滴。
长沙马王堆女尸墓中,还发现了记载着古代酿酒的独家秘方,现代人用此法酿造的酎酒,味道好极了。
当然,现代人酿酒,就算用古法,也不一定能造出跟当年的味道来,有没有人真的尝过古代的酒呢?还真有。
1974年,在沈阳叶茂台的一座辽代墓葬中,发现了两个白瓷注壶,里面装满了美酒,算起来也有一千年了。
上面提到了几个两千年的汉墓里,酒都是用青铜器装的,全成了绿色不明物体,这个白瓷装的酒,居然液体清澈,淡黄中带着一丝红色,浓香四溢。
考古学家冯永谦忍不住尝了一口(请勿效仿!可能有毒!),据说味道呃——应该不大好,尝不出啥酒味儿,一股子墓穴的泥土气息。
撸串儿
喝酒不撸串儿,这酒算白喝,有美酒,必然要配烤串。
铁锅到了宋朝才被广泛使用,那时才有了煎炸炒焖,在宋以前,人们的烹调方式主要就是烤和煮,而且普通人家还不一定能煮,因为陶锅容易掉土渣渣,煮久了说不定一锅泥汤,瓷锅铜锅又贼贵,最常见的还是烧烤。
原始人刚刚会使用火的时候,最先学会的烹调方式就是烤肉。
宁夏中卫汉墓出土了三根烤串,签子上的肉都还在,像极了肯德基的骨肉相连。
此外,墓中还有用来撸串的烧烤炉子,古人将烤肉称之为“炙肉”。
吃饱喝足再来碗汤
不过这锅汤可能要被很多爱狗人士diss了,因为这是一锅来自战国秦墓的狗肉汤,通过对青铜鼎中残余骨头的分析,基本确定这是一只未满一周岁的小公狗。
看来古时候还是很流行吃狗肉的,说好的“人类忠诚的朋友”呢?哼!
油
古代能进行食材保鲜的方法不多,又没有冰箱,盐和卤水也很贵,只能将食物风干。
可生活在爱尔兰基尔代尔沼泽地附近的居民却有一种特殊的保存牛油的方法,将牛油装桶密封之后沉入泥炭沼泽之中。
2009年,考古学家从这里的沼泽里挖出了一桶30多斤重的牛油,竟然有3000年的历史!
最神奇的是,这桶牛油还没有变质!
也就是说,还!能!吃!当然,由于这是文物,相信也没人真的敢吃吧。
小鱼干
荆州战国楚墓出土了十几条鲫鱼干,除了已经碳化得乌漆嘛黑外,形状保持得还十分完整,连鱼鳞都看得清。
这几条鲫鱼已经有2400年历史了,制作工艺竟然跟现在湖北中南部一带的“阳干鲫鱼”十分类似,看来这门老祖宗的手艺,没有失传呀。
莲藕汤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珍品,食物中除了上文提过的美酒,还有一样令人啧啧称奇——莲藕汤。
这个云纹漆鼎中盛着大半锅汤,上面浮着一层莲藕,当考古人员打开盖子的一瞬间,里面的莲藕瞬间全部消失了,连汤都消失殆尽,只留下残骸,还能艰难辨认。
网友调侃说:“你们动了老祖宗的甜品,所以老祖宗把汤喝了。”不过,这锅尘封了千年的汤,要是接触空气不腐烂氧化,那才神奇呢。
神秘的红色小药丸
1965年南京象山发现东晋大墓,出土墓志证明死者为王导家族成员王彬的长女。
墓主人头的旁边有一个圆形漆盒,盒内放着几颗红色药丸。
从出土时候的特殊摆放位置和药物组成成分来看,怀疑这就是那时盛行的丹药。
化验显示,药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不明。
虽然没有证据表示这位墓主人就是大量服食丹药而死的,但药丸里一大半含量是剧毒的水银,真的要玩。
可怜古人还想着将它们带进棺材,有一日能飞升成仙长生不老!
最后满汉全席来一桌
考古学家在挖掘宣化辽代张氏家族墓葬的时候,当张文藻墓被打开时,这桌的好酒好菜都还码放着,似乎宴席刚散。
如同瞬间凝固的历史,定格在近千年之前,千年的饭局,恍若昨天。
记得几年前这张照片在网上火过一阵,当时有一句诗:“原是将进酒之日,奈何人去茶晾此”。
桌上盛放有秋梨、葡萄、枣子等水果,还有板栗等干果,以及各式烹调好的菜肴,除了糕点已黏连在一起,其余几样食物竟还都能分辨得出。
可见古人吃饭,不光讲究荤素搭配,也和现代人一样要来个饭后水果、餐前甜点。
在吃饭这件事上,古人不比现代人差,只是因贫富差距,古代有大量吃不上饭或者吃不饱的人而已。
当官的、有钱的古人一样吃的倍儿美~~而穷人呢,得先研究怎样能吃饱,然后才能考虑如何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