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是半坡人发明的吗?半坡人挖的井有什么特点
对于人类来说,井的发明无疑是一件大事!“自从发明了打井,人类就可以在远离地表水源的地方居住,不仅大大地开扩了活动范围,而且改善了人类的饮食卫生条件。”对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来说,他们虽然发明了井,但他们的井不仅是“选择了低洼处开挖的”,而且这低洼处“原先可能是一个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锅底形水坑,人们取用坑中的水。当坑内水枯竭时,就在坑内挖一竖井由于河姆渡人的井是“选择了低洼处开挖的”,且井底距当时井口地表约1.35米(这口井的深度显然不能和发现于河北邯郸涧沟的两口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相比,因为那两口水井的深度已达7米之多),这说明井所在的地下水位是很高的,井应在近地表水源的河流或湖、沼附近。如果说井的位置是在远离地表水源的地方,那么井所在的地下水位就不会太高,而井只有 1.35米深就能见到水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河姆渡人的水井只有1.35米深,所以考古学家把这种井称为木构浅井可谓名副其实。即使是浅井,河姆渡人在近地表水源的地方也没有推广开挖,至于在远离地表水源的地方,那更无从谈起了。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有20多处,其中包括余姚龙山乡朱山、下庄历山茅湖,鄞县辰蛟,宁波市八字桥、妙山,舟山的白泉,慈溪县龙南童家乔等河姆渡文化遗址虽发现有20多处,但遗址内发现有水井遗迹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木构浅水井遗迹,仅此而已!这样说来,河姆渡人虽然发明了木构浅水井,但由于他们的水井是在地表近水源的地方,而且也没有推广开挖,所以他们的居住地也应在地表近水源的地方。事实也正是如此,“姚江从遗址的西部和南部流过,顺姚江向东二十五公里即宁波市,往西二十五公里是余姚县城,南为四明山,和河姆渡村隔江相望。遗址面积约四万平方米。遗址所处的地势很低,平均海拔三至四米,附近农田在耕地以下有大面积的泥炭层,古代这里可能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当时人们就在这样一个背靠丘陵、面对沼泽的地方生活。”考古学家作出的“当时人们就在这样一个背靠丘陵、面对沼泽的地方生活”的推断,不能说没有道理。
与河姆渡人一样,半坡人的居地也是处于近地表水源的地方。具体地说,6000多年以前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的先民,是生活在西安市东郊十余里的chǎn@①河东岸一个背倚白鹿原、前临chǎn@①河的二级阶地上。半坡遗址距离chǎn@①河常水位已有800米的距离,但在6 000多年前的半坡时期却近在chǎn@①河岸边。这其中的道理,史念海先生分析得至为透彻,他说:“到了半坡新石器时期,少陵鸿固、凤栖诸原之北那条由西南流向东北的河流,已经向北移徙。正是由于河流的移徙,才能使半坡周围的二级阶地为当时人所利用。一级阶地那时尚未形成,因而半坡时期的遗址就近在chǎn@①河岸边,不似现在距离chǎn@①河常水位已有八百米的距离。”
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刚刚从旧石器时代的完全依靠自然逐步向新石器时代的利用自然乃至改造自然过渡,因而不论是河姆渡人还是半坡人,他们地选择河流(或湖、沼)的附近居住,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是颇为便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