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其实还留有一处通商口岸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9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近些年来,一说到后期的腐败无能,学者和专家们往往都连上“闭关锁国”一词。意为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国策,是导致大清帝国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近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清政府“闭关”确有其事,但并没有完全“上锁”,还留下了一扇南门:那就是定的广州“一口通商”。那么,乾隆为何只允许“一口通商”呢?

  这事儿还得从十七世纪后期说起。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宝岛台湾之后,为了振兴沿海地区长期凋敝的经济,决心解除以来三百余年的海禁,实行开海通商政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首次以“海关”命名,在东南沿海正式设立“四大”海关:广州的粤海关、厦门的闽海关、宁波的浙海关、上海的江海关。这“四大”海关成为朝廷确定的外国商船来华贸易的指定地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更是中国海疆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四大”海关设立后,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出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中西方贸易交流的前景就会越来越辉煌。可惜的是,“开海通商”的国策实行了70年后发生了逆转。起因是1755年,英国政府派商人洪任辉(英国商人起了个中国人的名字)率领商船队直抵浙江宁波口岸。宁波虽然设有海关,但一向不是洋船贸易的聚集地,而且宁波是海防要地。听说英国商船不请自来,直接的反应就是对浙江海防的忧虑。为了阻止英国商船北上,乾隆决定大幅提高关税,想以此逼退他们。可是,高额关税并没有吓跑英国商人,他们宁可多交税,也要到浙江来贸易,这让乾隆为难起来。

  怎么办?恰好1757年10月20日,刚上任不久的闽浙总督杨应琚一天之内连上了四道奏折,专门就闽浙的海防与海关问题建言献策。奏折中的核心建议就是:“海防安全高于一切,闽浙一带不应该让洋船自由出入,而南疆的珠江口具有两山、炮台、沙淤等一系列天然防御优势,是在确保海防的前提下进行通商贸易的最佳选地。”对于杨总督只留一个口岸通商的建言,乾隆深表赞同,挥笔御批:“所见甚是!”

  此事经过朝臣商议,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据此,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一起关闭,清朝的对外贸易全部集中到粤海关。由此,“四口通商”变成了“一口通商”。

  乾隆帝的“一口通商”国策,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时期在列强炮舰威逼下,被迫打开“家门”,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实行“五口通商”。假如那时保留“四口通商”或继续扩大通商口岸,大清朝是不是就能与世界接轨了呢?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