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白起秦国损失很大吗?其实得到的更多
东周末年,华夏大地,,人性罪恶的潘多拉魔盒被毫不避讳地打开。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我们称其为“春秋”。随后,三家分晋,春秋成了“战国”,但是,却并没有改变其分裂的局面。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对抗起来、久久相持不下。这个时候各国分崩离析,导致连年征战,同时,也出现了无数骁勇善战的将军。其中,最闻名的莫过于,他们分别是、、和。有意思的是,这四位名将分属于两国。
廉颇与李牧属于赵国,那时候的赵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替整个中原地区抵挡着匈奴,所以,出几个能战的名将不算什么难事。白起和王翦则是属于秦国,他们也是秦国后来能统一华夏的原因之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白起,他可是四大名将之首。
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白起一战成名。白起一生指挥过许多重要的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在长平一战中,白起打败赵将,更是率兵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连赵括自己都说:“若不是白起,我绝对有战胜的把握。”由此可见,白起就像嬴稷手里的一把利剑,剑锋所指之处无人不拜服,所向披靡,令六国闻风丧胆。
据梁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他就像秦国的长城,以血肉之驱保护着这个将来可成大事的王国。可以说,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最高水平: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可是,就是这样一员猛虎大将却最终落得被赐死的下场。如果说,战国死得最冤的名将有谁?白起一定榜上有名。胜利之后,白起与秦昭襄王在是否继续攻赵的问题上起了争执,秦昭襄王执意不听白起建议,要他出兵。
白起知道邯郸城易守难攻,便谎称病重,迟迟不肯出兵。再加上,进了几句谗言,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就赐白起自尽。
白起拔剑自刎的时候,仰头问苍天:“我到底有何罪过,落得如此下场。” 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就自杀了。
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现今祠内的白起画像,系大动乱后白家老人回忆所绘。《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中有载:“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白起墓位于咸阳城东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时此地称“杜邮”。
其实,秦昭襄王是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无异于自损利剑、自毁长城,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其实,他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杀了白起,他失去的只是一员大将,但得到的却比一位将军更重要。
首先,因为秦昭襄王忌惮白起。要知道,嬴稷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九岁,还只是翩翩少年,对于国家大事还没有很成熟的见解,无法。所以,他只是个名义上的国王,国家朝政掌握在宣和他的两位舅舅、的手里。
没想到贪恋权势,把持朝政长达四十年。一直到宣太后去世,他才逐渐将权力掌握到了自己的手里。他虽然放逐了魏冉和芈戎,但是,王权不过是一纸空文,真正有用的兵权却掌握在白起等一干大将的手里。
白起可是宣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怎么可能放心地把兵权交给他?
宣太后是楚人,虽然她已经去世了,魏冉和芈戎也被放逐,但是,朝中楚人的势力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削弱。于是,为了收回兵权以儆效尤,昭襄王只好处死了白起。如今白起抗命,正好给了他一个理由。
其次,因为白起在军中的影响力实在太大。白起一抗命,就真的六军不发了,朝廷上下无人敢动一兵一卒。由此来看,白起的军令早就大过了嬴稷的王命。和王乾他们之所以迟迟不能攻克赵国都城邯郸与此也有关系。
所以,杀了白起有利于秦王重用自己提拔的大将,让王陵王乾等人可以更快的取代白起掌握军队。
白起其实犯了一个最不可饶恕的罪,那就是功高震主。秦昭襄王也怕自己的大权受到影响,,岂不是整个秦国都要跟他了?秦昭襄王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只好处死白起,让六军将士直接听命于自己,这样也有利于自己调兵遣将。
其实,白起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杀心太重,凡事喜欢赶尽杀绝。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余万。那可是四十万鲜活的生命啊,白起如此,惹得六国议论纷纷,给了秦昭襄王嬴稷巨大的压力。
所以,这时候杀掉白起不仅仅是秦国的国事,也是给天下一个交代。秦昭襄王必须杀了当事人白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国施加的压力。
由此看来,白起虽然死得冤枉,但也不算毫无道理。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杀了白起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让秦昭襄王收回权力,建立起自己在军中的威信,也可以给六国一个交代,维护好秦国的形象。虽然损失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这毕竟只影响秦国一时的实力。从长远来看,秦昭襄王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更多。
所以,我们都说政治是极其残忍的,白起虽然自诩为秦王的利剑、秦国的长城,其实,他不过是秦王的棋子、秦国的草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