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损失惨重的苏联,为什么能快速成为超级大国
1945年4月苏联红军将坦克开进了德国柏林城,“一统世界”的纳粹帝国梦彻底破碎,自负的他不愿意直面失败,以及忍受战后被人审判的屈辱,在4月30日选择了自杀。
至此苏联人彻底赢得了卫国战争,他们不但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还将侵略者的本土拿下了,翻遍全球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历史,苏联的这次“反杀”可谓罕见的“奇迹”。
然而这个“奇迹”为苏联人带来被全球人崇拜的荣誉同时,苏联人也为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苏联牺牲掉了战前人口的14%,即约2700多万人,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同时1700座城镇和超过3.1万个工厂被夷为平地。
但是让许多中国历史爱好者疑惑的是,苏联人在二战中损失如此惨重,却为何能够在战争结束仅2年不到的1947年,就跟几乎本土没有受到伤害的美国打响“冷战”,争夺世界霸权,还被历史书记载为“超级大国”。
其中缘由总结起来小袁认为有2个主因,首先第一个是战争并未伤及苏联的工业核心,苏联在战争爆发前已经完成了以重工业建设为主,快速赶超英美为核心的三个“五年计划”。
苏联工人
根据“五年计划”的要求,苏联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修建大型重工业工厂,当计划结束之时,苏联境内已经拔地而生约9000个大型工业工厂。
且为了能够将自身广袤国土的优势发挥到极点,苏联在修建工厂的时候,并不是完全以俄罗斯帝国时代的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为主。
而是借助行政命令强制进行“生产力布局”调整,在矿产资源丰富,但气候艰苦的东部疆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50%的重工业投资,都用于了西伯利亚为代表的东部疆域工业建设。
也正是因为苏联政府的投资,苏联被后世所熟知的知名重工业中心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得以拔地而起,光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在1928到1937年间就足足增加了8倍,
1941年德国快速突击莫斯科,斯大林果断开始了东迁重工业计划,6月24日成立疏散委员会,并自6月29日开始将西部重工业区整体向东部搬迁。
1942年5月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在完全沦陷前,基本都已迁入了东部疆域,不完全统计苏联的这次东迁行为,一共迁移了150万个车皮的物资和1000多万人的苏联工人。
简而言之德国的进攻虽然摧毁工厂,但绝大多工厂的核心设备都已迁移,对于苏联的工业并没有过大的实质性伤害,反而由于工厂离原料产地近了,没有了运输时间的耽搁,苏联工业生产效率得以快速提高。
在欧洲版图几乎完全沦陷的1942年,强大的东部工业依旧让苏联飞机产量,维持在两万架以上。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苏联在战争期间快速开发了西伯利亚的资源。
当欧洲的工业因为战争而凋零之时,它做到了和本土没有战争的美国一样,工业生产水平急速上升。因而战争结束之时,面对工业设施一片狼藉的欧洲,苏联可以自豪的说出“美国之后,苏联第一”。
再而第二个原因是苏联有了原子弹,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可以让地球灰飞烟灭的国家。苏联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领导的苏联“原子弹小组”,在1949年8月成功进行核试验,宣布苏联是唯一一个不畏惧美国“核威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