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都有着哪些小吃?清朝天桥是小吃美食汇聚之地
京城,读书人必到琉璃厂,商人要去大栅栏,而讨生活的则到天桥。
天桥地处京城宣武区,修建之初是从皇宫出正阳门到两坛祭祀的必经之地,因皇帝自称天子,故而该桥称天桥。
天桥最初是一座汉白玉单孔桥,三十二年因修建道路,把高拱石桥改为低拱石桥。
清朝天桥是清朝闻名的市井喧嚣之地,有走南闯北的杂耍手艺人,也有来此讨生活的,有世代定居在这里的百姓,也有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地商贩。
随着游人的增加,天桥一带逐渐出现了各样茶肆、酒楼等饮食摊子以及说书、打拳、杂耍的场子。
易顺鼎用一首《天桥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年天桥盛景:“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易顺鼎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若有了美食,就有了人的烟火气。
天桥多饭摊,商贩们沿街用木板钉出一个挨一个的棚子,在棚内搭建炉灶,周围摆上几把桌椅就开张了;若搭不起棚子的,也可以直接露天设炉灶,食客或蹲或坐,生意也很火爆。
这些饭摊卖的多为油果子、豆汁、羊杂汤、杂面、爆肚、煎包、肉饼、豆腐脑、炸糕、艾窝窝这样的吃食,平民、人役或小贩几枚铜钱就能连吃带喝来上热气腾腾的一大碗,那种是在大酒楼里体验不到的。
豆汁摊是天桥饭摊中的大宗,比较有名的“豆汁王”“豆汁舒”“豆汁薛”都在这里。
豆汁摊大多比较简单,沿路边支几张条桌或长案子,再摆上几把板凳,另一侧架一个灶火,上面煮着沸腾的豆汁,食客上门直接往板凳上一坐,吆喝一声“一碗豆汁”,小伙计就端着碗过来了。豆汁便宜,两枚铜钱一大碗,还送一碟咸菜。
天桥下小吃
一大早豆汁摊边就围满了食客,这里面大多数人还会买几个烧饼、焦圈就着吃。泥炉子烤出来的烧饼带着独特的面香,刚炸出来的焦圈也喷香扑鼻,吃一口脆爽的咸菜,喝一口滚烫的豆汁,整个人的毛孔里都透着舒坦的气息。
早上喝豆汁,晚上吃爆肚是天桥人的生活方式。爆肚摊大多数只是在路边摆上几张长条桌案,上面摆了一溜调料碗,旁边就是一口煮着滚沸热汤的大锅,另一边搁着羊肚,有人来吃,店主现切羊肚,再举着大漏勺往锅内滚汤中汆一下,动作利落而潇洒。汆好的爆肚用高脚碗盛着,食客再蘸上麻酱、腐乳等作料,加点儿香菜,滋味甚美。
嗜吃爆肚的多是家道小康的平民,毕竟一碗爆肚要数十文铜钱,贫寒人家是出不起这笔钱的。
天桥下小吃
还有卖灌肠的摊子散处于天桥西市场。摊主大多是担一副挑子,一头矮炉上放着一口铁锅,另一头则是各类作料罐与碗勺碟子。挑子撂地后就成了小摊子,食客也不拘环境简陋直接在路边坐下,沿路边常有一根很窄的长木板,碗碟可以放在板上免得烫手。
天桥最好吃的当属羊霜肠,羊肠被切成一块一块,用油爆得焦脆可口,再加上盐水蒜汤调味,仅两三枚铜子一碟,是极受下层市井百姓们欢迎的吃食。也有人爱吃水爆的,把羊肠放进锅里沸水煮过,蘸着调料,吃起来更为鲜美。
除此之外还有卖锅贴、馅饼、包子、水饺的,也有炖羊肉、炖牛肉、坛子肉、爆羊肉等荤菜,还有卖滚子鱼、黄花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