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德军头疼的军队SAS,隆美尔下令抓到就地枪决
阿拉伯半岛的夏天,无情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不过相比起太阳,子弹和炮火更让一群英国士兵们感到难受。这是1972年的7月,9名来自英国的士兵在阿曼的莫百特陷入了游击队的包围。与他们一起奋战的还有不到70名当地的士兵。但这不过是对面的零头,毕竟他们的敌人足足将近300人。
面对敌袭,英军士兵早已呼叫了支援,却因这里远离后方阵地,他们只能先占据地形抵抗。此时的这个中东小镇,迫击炮隆隆作响,带来阵阵烟尘。在这翻滚的尘埃下,英军士兵和盟友们借助简陋的掩体,射击冲过来的敌军。很快,这只小队就打光了弹药。
幸运的是,空中支援在千钧一发之际终于赶到。在猛烈地空袭中,敌军悻悻而退。这支英军在面对将近一个营的敌军的进攻下,最终仅有两人不幸牺牲。种种迹象,向我们展示了这支英军小队的过人之处。
早在二战时期,SAS就有雏形。那时,英军正在北非战场和德军交战。
面对严峻的战场形势,一名叫大卫·斯特林的空降兵军官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把过去承担突击任务的连或营级部队,拆分成更小规模的小组。这样,突击行动可以更隐蔽,也可以对更多目标进行突袭。
斯特林发现空降作战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他将军用的越野吉普车加以利用,然后带领突击队员乘着这种改装过的吉普车,在北非茫茫沙海中穿梭。他们潜入德军后方,炸毁机场、截断他们的补给运输、骚扰和偷袭德军的驻军,使得德军头痛不已。甚至下令:抓到SAS的成员,就地枪决。
战后,SAS曾一度被解散。而战后的英国,国际地位也日渐衰落,许多曾属于其势力范围的地区都爆发冲突。因此不久后,英国政府就又发现:面对这种困境,他们依然需要像SAS这样便于部署的精英部队。
于是,在1947年时,英军受命重新组建这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新组建的SAS共有三个团,分别是第21、22和23团,其中第22团是最精锐的力量。
随着英国国际地位的改变,SAS也慢慢转变为反恐特种作战部队。他们依靠过去丰富的作战经验,发明了许多实用的战术。其中,最能显现他们强大作战能力的一次任务,就是1980年的伊朗使馆人质事件。
5月5日19点07分,正在观看一场斯诺克台球比赛的SAS士兵接到了命令。他们迅速来到使馆外围,做好行动准备。
19点23分,行动开始。按照计划,三个突击小组分别从后面、正面和天台进攻使馆的一、二、三楼。当突击队员进入使馆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劫持者一边还击,一边试图枪毙人质,还有的试图混在人质队伍中离开的。所幸的是,他们都失败了。
19点50分,五名武装分子被打死,人质得到安全转移,仅剩的一名武装分子也很快就被抓获。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营救行动只用了十七分钟。8点10分,SAS士兵回到驻地,还不忘问:"刚才的比赛谁赢了?"仿佛他们不是去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营救行动,而只是出去散步了两圈。其对反恐作战得心应手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从精英中诞生
经过这一次营救行动,空勤团名声大噪。许多英国年轻人都把这支部队视为超级英雄,申请表格如纸片一般飞进空勤团的办公室。但是SAS可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不论报名者出身如何,SAS都不会轻易为其开门。该部队每两年招收一次新人,这些新人只能是来自其他部队的志愿者,而且必须是最优秀的士兵。他们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残酷的训练,才能够称为一名合格的SAS队员。
千磨万击、百炼成钢。SAS从战火中诞生,也在无数历练中成长。这充分说明,一支军队要保持高战斗力力,就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正如我们常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