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的黄损是怎么死的?真的羽化成仙了吗
中国历史有一段比较特殊的时期,就是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中国战事不断,各个朝代、各个朝廷不断的更迭,老百姓的生活,就连一些当官的,也会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新的叛军或者新的势力杀掉。可以说,不管是谁,生在了这个时期,真是人生的大不幸,多数人只能是苟延残喘,无力顾及其他。但是,有那么一个人,却在这个时期活出了真我,让人留下一段佳话,他就是南汉的黄损。
其实他的一生也是挺坎坷的,遭遇到许多的不幸,但他终究保持了自我,不愧于天地苍生。我们还是从他的生平说起。他的祖上本是福建人,就是因为连年的战争,难以活命,只能来到广东避难,以求平安。他的家庭算是小康之家,所以从小他便在私塾读书。根据一些史书的记载,比如《全唐诗》、《五代诗话》等,他年轻时十分好学,而且学识渊博。
为了进一步提高他自己的学识修养,他又到了福地静福山继续深造学习,使得他的学问和精神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据《南汉书》所记录,他与当时的各地名士,均有交流,共同探讨时事,这些名士都认为他是最具才华的,有王佐之才,将来肯定能,飞黄腾达。
不久,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本领,在龙德二年,中了,然而不久朝代更迭。他被的的朝廷任命为永州团练副使。他并没有因为官职不大而懊恼,而是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为民谋利。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在团练副使的职务上,得了脚疾,不便工作。只得半隐居于城边,以诗酒为乐。又过了不久,朝代再次更迭。南汉的称帝,而永州则属于南汉的管辖范围,他又成了南汉的官。
由于,天下大乱,南汉的刘龑一心想巩固自己的势力,也的拉拢人才,一时求贤若渴。他又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能,为刘龑提出了多条利于时事之策,帮助刘龑稳住了政局,得到了刘龑信任。不久,刘龑把他招入南汉的朝廷,让他当上了一品官,相当于宰相。
这时,他在任上,施展了他的抱负。他认为,百姓生存之基为粮食,民为以食为天,而农耕离不开水利,水利不兴,农业不稳。他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他自己的影响力,在南汉开始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每当没有钱时,就自己带着捐赠,保证了南汉农业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无数的百姓因此而获利,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但是,刘龑生性残暴,还好奢侈。当天下比较太平,自己的根基稳固后,就开始了横征暴敛,。他几乎每一次与刘龑见面都要劝说一番,可惜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刘龑对待为他修筑宫殿的匠人,十分的苛刻,只要达不到他的各种奇怪要求,就会有砍手、剁脚甚至杀掉的危险。黄损的心中十分自责,同时,他也因为劝进太多,失去了刘龑的信任。
他见自己实在无能为力,也不想再与此残暴之人共事,就离官隐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根据《涌幢小品》的记录,因为他一生都信奉道学,最终离家远去,不知所终。
家人为了怀念他,就在墙上挂了一幅他的肖像。然而,过了三十二年,他又突然回家,却因家中只有小孩,无法相认,就题诗一首,再次离家归隐。
黄损除了官做得大,为百姓做的事多外,他的诗词成就也是很高的。比如,他与别人共同定了三种诗歌用韵。这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他本人也流传下来诗集一部,但因年代久远,加之战祸不断,能够认定他作的诗歌不多。但是,首首都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他死后,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出生地广东连南县,为他建造了墓。
古代这种纪念性的坟墓并不罕见,例如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在黄山得道飞升之后,人们在陕西黄陵县、河南灵宝荆山、河北涿鹿、甘肃正宁这四个地方都修建了纪念性的黄帝陵。
黄损死后,在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四座陵墓,人们都说他羽化成仙了,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他真挚的怀念。
而这个墓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代表,是县级保护文物。而他的后代,也相约每年去连南县扫墓,场面也是很壮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