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10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罗拉多河大峡谷,长达三百五十公里,宽六至二十九公里,景色颇为壮丽,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大峡谷的断崖绝壁最深达一千六百二十米,由于各岩层质地不同,色彩也迥然相异,在不同时间的日照下,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纷呈,仿佛是一条、斑斓夺目的彩虹;而在月夜,大峡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展现出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如果适逢暴雨,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所有的小径上,水流瀑布般地沸腾着,谷底的科罗拉多河也随之狂怒起来。这种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无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

  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格罗菲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心以音乐来描述大峡谷变幻无穷的美。 经过多年酝酿后, 格罗菲在1921年写出了第一乐章“日出”,但到这部组曲全部五个乐章最终完成时,已是十年后的1931年了。

  第一乐章

  这是一幅沙漠上日出的风景画。 朝霞在黑暗的夜幕上洒上了黎明的彩色斑点。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彩光四射的辉耀宣告了新的一天的来到。

  第二乐章

  沙漠是寂静神秘的,同时也是美丽迷人的。当太阳明亮的光线反射到雄伟的岩壁上时,五光十色的光芒倾泻于大峡谷附近的沙地上,好似在巨大的画布上浓重地涂满了大自然本身的种种混合颜料。组曲的第二乐章表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第三乐章

  一名游客骑着小毛驴行进在大峡谷的山径上,驴蹄的“哒哒”声为牧童的歌声提供了一个不寻常的节奏背景。突然,越走越快的小毛驴滑了一下,把游客着实吓了一跳,随之单簧管形象地模仿出驴叫声,幽默的氛围令人。 游客继续骑驴前行,潺潺的流水声描绘出科罗拉多河瀑布的美景。 不久,一所孤零零的小屋映入眼帘,当游客走近小屋时,可以听到八音盒发出的叮咚声,游客们在小屋前歇息片刻后,以更轻快活跃的步伐继续前行,最后消失在远方。

  第四乐章

  一道夜晚的阴影在金黄色的天际掠过。黄昏时分的平和与幽暗慢慢降临到峡谷上。而当夜幕将峡谷笼罩在它黑暗的斗篷中时,远处传来了几声野兽凄厉的叫声。

  第五乐章

  大峡谷的暴雨格外壮观。转瞬之间,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勾勒出峡谷岩壁的轮廓;震耳欲聋的雷声不绝于耳; 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具有压倒一切的威势。 雨过天晴,大峡谷在月光中展现出的英姿,作者用田园诗般的旋律描绘出这一情景。 总的来说,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在乔治·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里,可以找到美国爵士音感伤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和和声上最好的扩展运用。格什温梦想着把建立在爵士乐上的感伤歌曲带进美国音乐厅里来。他的第一首音乐会型的作品《蓝色狂想曲》是以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为模型的,就是说,是为了用全部交响乐队伴奏的钢琴独奏而写的。

  格什温后来学习了配器法,以便能为自己的音乐作品写他认为最有效果的器乐部分,但是对于《蓝色狂想曲》,他却请来一个熟练的改编者来编谱。这个改编者就是美国著名作曲家菲尔德·格罗菲(Ferde Grof'e),这个人后来用他那配器的才能来为他自己的某些作品写作——大多数是美国场面的音画。他那《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是用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调感的一个令人目眩的乐器调色的展览会。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