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为什么逐渐在消失?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咸海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一个咸水湖,以其湖水清澈、水质良好著称于世,更因为其内部拥有超过1500多座岛屿而被称为“岛屿之海”。
咸海巅峰时期的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疆域,而如今却只剩下北部与西南极少的一片水域,干涸面积超过90%以上。那么这个曾经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凭借人力改变环境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不管人类怎样折腾,大自然总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但自从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这种平衡就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打破,人们开始肆意妄为地改变生态,但结果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两败俱伤”。在这一点上,咸海留给我们的教训最为深刻。
起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咸海还是中亚地区的一颗明珠,不仅微风碧浪、风光旖旎,而且盐分适中、鱼虾成群。尽管深处内陆,蒸发量极大,但日夜奔腾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保证了咸海水域的淡水供应,使得该水域的盐分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在苏联早期,这里的年捕鱼量占到全苏渔业生产的六分之一,是苏联最为倚重的渔业生产基地。
然而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咸海逐渐变成一个只在地图上出现过的湖泊。为了将辽阔的中亚改造成棉粮生产基地,苏联政府将目光瞄准了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广阔沙漠与荒地。具体来说,就是人工修筑大坝拦截注入咸海的河流,然后把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当中,使原本无法栽种的棉花和牧草在这里扎根。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以后,水域进出平衡被打破,从此咸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自然改造计划”执行的初期,河水分流尚属有限,当地生态还没有恶化到无法收场。与此同时人们在经济领域取得的短期成绩也掩盖了潜在的危机,没有人再去考虑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1980年,苏联棉花产量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其中九成以上产自咸海地区,锡尔河上游的托克托古尔大坝保证了吉尔吉斯斯坦一半的电力供应,这里的人口也从七百万猛增至三千多万。
从经济领域的短期效果来看,苏联人的成绩的确是辉煌的,但不久以后噩梦就随之而来了。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苏联将全境划分为18个经济区,其中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合并为一个经济区,北部的哈萨克斯坦为另一个单独的经济区。两个经济区为了比拼政绩,开始疯狂地对咸海进行开发,在今天看来,这种“比拼”不仅缺乏长远计划,甚至显得极为愚蠢。
图-咸海干涸的土地上
苏联人粗放的经营模式很快暴露出弊端,大量水资源在传送过程中蒸发、渗漏,新开垦出的荒地远远超出该地区水源的承受能力。咸海蒸发量不减,淡水注入量却越来越少,湖水盐度增加,鱼虾大量死亡,海岸线不断后撤,无数港口城市遭到废弃,水运行业近乎崩溃。到1987年,咸海首次分为南北两部分,中间高耸的海床露出水面,大量的盐分沉淀在干涸的湖底。每逢大风吹过,漫天的“盐沙暴”将附近的农田毁坏殆尽,这里的经济水平再一次倒退到六十年代以前。
如今咸海的水域面积较之全盛时期缩水90%,即使乐观地估计,这片水域最迟也会在2030年完全消失,届时“咸海”将完全沦为一个历史名词。偌大一个地球,咸海只是人类破坏环境的一个缩影,如果不加反思,大自然的反扑必将使我们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