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英国与土耳其为什么要在巴库开战?最后谁赢了
面积38.6万平方公里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蕴藏着储量惊人的石油资源。里海最大城市,无疑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石油工业是巴库的支柱产业,所以,巴库有个响当当的称号——石油之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石油已成为重要能源,列强都在到处挖油。上世纪初,中东的石油还没有大规模开采,而巴库早在1873年就开始钻井挖油。1901年,在世界石油产量中,巴库就占了一半。二战时,苏联的全国产油量,巴库占了七成!可以说,巴库不仅是高加索的石油之城,更是全世界的石油之城。
当时的巴库(含附近产油区)属沙俄帝国。问题在于,1917年,沙俄发生了改变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两个俄国正处在新旧交替中,距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非常遥远的巴库,成了“无主之地”。
无论是协约国的英国,还是同盟国的德国、土耳其,都盯着这座黑金四溢且“无主”的石油之城,其中英国最为着急。
英国和沙俄本是协约国盟友,沙俄变天之后,德国和土耳其很有可能控制巴库的石油。新生的苏联为稳固局势,已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德国西线无忧。更让英国坐立不安的是,根据情报,苏联准备同意德国在巴库挖油……
而土耳其距离巴库最近,他们的想法比德国更直接:吞并巴库。
土耳其和沙俄有陆地边境。1917年后,沙俄军成了无头苍蝇,乱成一锅粥。土耳其的国防部长要求土军在最短的时间集结,然后杀向巴库,让土耳其的西部拥有海岸线(也有说法认为里海是海不是湖)。
英国绝不让能土耳其占便宜,但从英国本土调兵肯定来不及了,只能从驻伊拉克的英军抽调一部分北上巴库。
由一千名士兵组成的英军,在少将邓斯特威勒率领下,以最快速度开赴巴库。快到巴库东郊时,邓斯特威勒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对手——由1.4万人组成的土耳其军队。土军在与英军相遇之前,就已打败了由谢拉科夫率领的哥萨克骑兵。谢拉科夫曾对邓斯特威勒表示:绝不让土军进巴库,但事实证明,他在吹牛。
邓斯特威勒手下不过1千人,根本不是1.4万土军的对手。邓斯特威勒先派一小股部队潜入巴库,进城联系当地的反土派。
巴库“无主”,城中不同派别的人们都在观望混乱的局势。土耳其、英国、德国,以及苏联,在巴库城内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在争吵中,英国支持者占了上风,大家决定站在英国这边,拒绝土军进城。
另外,土耳其军准备进攻巴库时,不知道从哪冒出一个传言,说德国派大军偷袭土军,然后占领巴库。这个假消息让率领土军的土耳其防长非常吃惊,忙让部队停下来,一方面做应战准备,一方面调查实情。
这个时间差对英军来说极为宝贵,英军在巴库城中进行布防。从谁获利谁嫌疑最大的角度看,这个假消息极有可能就是英军少将邓斯特威勒放出来的。
图-阿塞拜疆的巴库市
等确定德军是偷袭是假消息时,气急败坏地土军在1918年8月26日,正式发起对巴库的进攻。英军武器先进,但土军人多啊,前排士兵倒下,后排接着上。何况土耳其本部就在不远处,可以源源不断调兵过来。在土军的人海攻势下,英军在战死了八十多名士兵,丢掉了西郊阵地。
这个阵地是英军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丢掉之后,邓斯特威勒意识到自己手上没多少牌了。9月14日,土军总攻巴库,邓斯特威勒非常睿智地放弃战斗,下令所有部队和军舰撤离巴库,土耳其终于占领了巴库。
好笑的是,一支远征军正风尘仆仆地杀向巴库。不是英军,也不是苏军,而是上次谣言中根本不存在的德军。
图-巴库的油井
德国缺油,自然不想放过控制巴库的机会,何况苏联已答应愿意把巴库产油区25%的原油送给德国。3千名德军舟车劳顿赶到巴库城外,德军少将克莱斯坦因要求土耳其放弃巴库,但这怎么可能呢?
德军准备和土军决战。但一战快结束了,德国战败不可避免,影响到德国远征军的士气。大家只想回家,调个头回去了。土耳其人面面相觑(脑补乌鸦飞过的画画)之后,大肆庆祝。
更可笑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中,不仅有德国,也有土耳其。土耳其和协约国签了战败协议后,下令让巴库的土军全部撤回。
英国、土耳其、德国围绕石油之城,一通操作猛如虎,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全是二百五。
图-巴库街头美女
局势稳定下来的苏联则哈哈大笑,三个蠢货互相算计,最终巴库还是苏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