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可以买官吗?500两白银可以买到什么官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11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历史里,常把一些坏的东西规范起来,让它称为合法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如如卖官鬻爵。这本来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虽然许多朝代都有卖官的事情发生,但像清朝这样,用各种办法将它规范合法的,也是少见。

  清朝户部里还设有一个捐纳房的衙门,专门处理买卖官职的事情。卖官鬻爵的初衷本意,倒不是完全是坏的。这个举动原本是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无奈之下的举动。清朝最初卖官,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可是,卖官来钱快,弊端也极大。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肯定非常不公。自己拼命读书,却不如一张银票管用。这些能通过的,大多能力不俗。

  长期来看,他们才是朝廷最需要的人才。相比而言,卖官招来的人选里,素质高低不同,不像科举,可以有一个具体判断的标准。

  清朝科举考卷

  而且,如果把那些真正的人才留在民间,尽收一些能力差的人,对朝廷肯定有影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可以翻身的机会,基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科举,盼望家族出一个。否则世代没有翻身的机会。而富人却可靠着买官获得的权力,跟穷人的差距越来越远。

  长期以往,捐官带来的弊端,会远远超过直接收到的银两。清朝也了解这点,所以,最初曾有规定,只有军需、海防、垦荒、赈灾、治河这五种情况能够卖官,防止卖官泛滥。

  同时,清朝又规定,京官中大学士、尚书、侍郎这些职位不能出售。地方官中,总督、巡抚、布政使不得出售。这些职位极为重要,所任用的除了需要有一定才干,更是信任的大臣。买官自然不可能不能出售这种职位。

  不过,对于其他官职,清朝倒是给出了规定价格。《清光绪会典事例》中记载,七年规定,如果是现任文武官员,捐两千两银子,或者二千石大米,可以在现有级别上再加一级。

  如果是捐500两白银,或一千石大米的,记录两次。捐250两白银,或500石大米的,记录一次。到达一定额度后,官阶可以升级。进士、举人、贡生都采取同样的办法。

  如果是秀才,捐银二百两,或六百石大米的,可以到国子监读书。汉族官员中,如果没有科举出身的,捐同样额度的财物,也可以到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是清朝最高学府,对学子而言,到国子监读书后,通过国子监考试,就有了科举正途,将来可以有机会入。做官时,可以选择官职也更多些。

  要是一般的有钱人,捐三百两银子,或六百石大米,可以获得九品顶戴。捐四百两银子或八百石大米,可以获得八品顶戴。八、九品都是不入流的小官。

  大概就是县丞、主簿、钦天监博士这样的职位。不过,即便是这种不入流的小官,也不是都能获得实际职位。很多人捐官虽然获得顶戴,却极少可以获得实际职位。

  这些人缴纳财物后,就会从户部取得一张执照。只有获得这张执照,才可以取得监生执照。即便不到国子监读书,也能像普通学子那样,获得监生身份。

  将来凭着这些执照,可以到吏部参加选拔,这也是他们将来上任时的凭证。

  康熙七年定这个规定,主要是因为当时四方战乱,国库缺钱。但是,这个规定,在清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大体是这个价格。

  有些时候,遇到国库实在没钱,朝廷也会降价。年间,买一个监生的身份,只需88两白银。也是从咸丰年间开始,清朝对卖官捐官的情况,愈演愈烈。

  以河南内乡县为例,这个地方从同治到宣统,一共经历30任知县,15任同知和知府。而根据《中州同官录》的记载,这些官员大多是花钱买来的职位。

  只是朝廷为了避讳自己卖官鬻爵的事情,常会给这些官员加上“钦加”“特授”的名号。

  而这种卖官风气的兴盛,带来最直接后果,就是了大量无用官员的冗余。这些人中确实不乏有能干的官员,但大部分素质堪忧。

  他们的官职都是花高价买来的。朝廷给他们的俸禄又低。为了捞回买官的银子,这些官员大多会选择拼命盘剥百姓,贪污受贿,捞取好处。官场风气自然日趋腐败。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