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古都是哪七个
历史文化 2022-07-27 11:05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而始终伴随这段文明发展的,除了它的人民,还有不间断的朝代更替。而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也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古都。
从夏朝开始,算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效果,粗略估计共有一百多个城市做过都城。而在这一百多个城市中,最终有七个城市在今天被评为我国的七大古都。
它们分别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这七座城市,承载了中华王朝大部分时期的首都功能。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主要朝代的更迭,绝大部分都和它们相关。
北京:
北京城,不止在今天知名度很高,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声名鹊起。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今天北京这一片土地上修建了蓟城,北京开始有了雏形。战国时燕国灭蓟国,迁都于此,此地就开始有了另一个名字:燕京。从秦汉开始,蓟城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处北国重镇,担负着拒北狄于长城外的重任。
到唐宋时,这个地方最被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幽州。不过,此时是北京仍只是一个都府要地、军事重镇,直到辽、金时期地位才进一步上升。
到了辽代,幽州被改名为燕京,成为辽五京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一个京都。后金人攻破燕京城,把这里当作了他们的中都,并由张浩、孔彦舟设计,征调民夫80万、兵丁40万,在旧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不过它被叫做中都并没有持续太久。
公元1215年,蒙古人打败了金人,并灭掉了金国。后来蒙古人在中都东北处重新建成,改名为大都。元大都由刘秉忠主要负责设计,形状呈长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西宽6500米,北边两道门,东、西、南各三道门。大都城外为护城河,城内布局有序,街道基本为南北、东西向。
此时的元大都,基本奠定了如今北京城的基础雏形。
到了明朝,朱棣夺得皇位后,北京城开始了它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紧靠皇城南墙处新加了外城,并以皇城为中心,在城南北东西四处分别建起了天地日月坛,且在皇城东边修建了 太庙,西边修建了社稷庙。整个皇城又叫紫禁城,紫禁城采用的是中轴线模式建造,从永定门、午门到紫禁城三大殿,再到神武门,8公里的中轴线纵穿而过。同时这条中轴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至此,北京城基本已经定型。紫禁城后面虽屡遭焚毁,不过都被重新修缮起来,并保存至今。
西安:
西安曾经的名字叫长安,是中国最古老的古都之一。从西周到唐朝,前后共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又叫十三朝古都。从西汉开始,这个地方叫被叫做长安,直到明朝,朱元璋将其改名为西安。
长安城,作为都城的时间前后攻击1062年,在这里,共生活了百余位皇帝。这座城市作为古都,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从西周开始,后面诸多王朝,如西汉、前秦、前赵、西魏、北周等朝代均在此建都。不过,长安城最为繁华、最为辉煌的时期仍当属隋唐。
杨坚建立隋朝后,命令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宇文恺重建长安城。
宇文恺经过一番调研,最终在长安原址东南处的龙首原建立了新城,名为大兴城,后大兴城改名为长安。此时的长安城基本呈规则的几何四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
整个长安城采用中轴线模型修建,朱雀大街150米的宽度横贯南北,为长安中轴,其他主要街道含东西向14条、南北向10条,宽度均在百米以上。再加上其他平行的辅街,讲整个长安城划分为大大小小的里坊,有的成为居民区,有的则成为市场,如东市、西市等。
到了唐朝,在皇城东北处,一座名叫大明宫的宫殿拔地而起,成为中国古代最大、最宏伟的宫殿。其占地3.2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4.5倍。其中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类似于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其中的第一大殿含元殿比如今的天安门还要高。
唐代大明宫规模宏达、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建筑风格也被后世反复模仿。而长安城,除了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也成为历朝历代城市建造的模板。、
洛阳:
洛阳作为都城比西安稍晚,是从东周开始。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和西安并称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座古都。
从东周开始,历经了东汉、魏晋、隋唐等朝代,同样也享有十三朝古都的称号。与长安城相同,其最为兴盛的时期也在隋唐。
隋文帝杨坚新建长安城后,以此为都城。后来隋炀帝当上皇帝,在东游途中,走到洛阳,看到居天下之中的洛阳拥有如此雄伟的地势,就决定征调百万民夫在这里再建一座都城,取名东都。
东都同样由宇文恺设计,只不过不是长安那种规范的豆腐块。整个洛阳城的布局采用不规则设计,不过外城还是趋近于长方形。洛阳城南北最长处有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洛河水横贯东西,将其一分为二,这使得洛阳的水系十分发达。
到了唐朝,洛阳依然是东都,而武则天时期改称神都,并修建了上阳宫、明堂等宫殿,同时取代长安成为全国最高权力中心。
似乎洛阳和长安的命运被绑在了一起,一起崛起,一同兴盛,最后一道衰落。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和长安一样都没能幸免于难,均被战火所毁,后期虽有重建,但囿于国力不足,已今非昔比。
唐朝以后,洛阳和长安一样,逐渐走向了没落。
开封:
开封地处河南,被称为八朝古都。早期比较著名的是战国时魏国定都于此,那时候还叫大梁。后秦国水淹大梁城,灭掉魏国之后,开封迅速没落成一个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地位都不高,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起色。当时北周武帝将梁州改为汴州,并逐渐提高其战略地位,为后来的崛起打下来了基础。同时这也是开封称汴的开始。
到隋炀帝时,开凿了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大运河中断是连接了黄河与淮河的汴河,而汴州就恰好位于汴河的要冲位置。再加上开封是东都洛阳的重要门户,凭借水陆交通之便,汴州得以迅速崛起。
唐朝末年,长安、洛阳均因战火损毁严重,经济逐渐东移。到了五代,从后晋开始历代均在此建都。
唐朝中期开始,关中地区气候、环境逐渐恶化。唐末、五代时期,整个气候条件及居住环境已经难比中原地区。与此同时,那时中国北方地区遭遇气候变化,平均温度降低,粮食减产,所以官粮往往都是从江南沿大运河运往长安、洛阳,中途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便是开封。
于是,当时的汴州城便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迅速崛起,成为北宋王朝的都城,又称东京。
由于宋朝经济高度发达,这也给汴梁带来了空前繁荣,汴梁城很快就成为了百万人口的世界大都市,而且此时还出现了夜市,以供居民消遣。驰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便是北宋末年东京城汴河上繁华忙碌的景象。
不过随着北宋的灭亡,开封城也迅速衰落,湮没在芸芸诸城之中。
南京:
南京作为都城最为著名的不是明初朱元璋定都于此,而是另外一个称呼:六朝古都。从三国时东吴开始,后东晋、宋齐梁陈等均定都于此。三国时期称建业,东晋以后称建康。
在东晋、南朝时期恰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第一次南移,所以以建康为首的南方诸城开始崛起,建康人口迅速超过百万,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由于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进而“五胡乱华”,导致华夏文明在北方中原大地的生存延续遭遇危机,这就迫使大量人口南迁,使得南方很快崛起。正因如此,江南也保存了华夏文明的正朔。
后来随着北方的安定,隋唐两代的崛起,北方依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南京为首的南方城市地位迅速下降,南京城甚至被降为县。但即使如此,南京城保留的文化气息依然吸引着李白、杜牧等大家的光临。直到唐末,秦淮河风情除了吸引文人骚客,开一代诗词、书画之风,也极大的带动着经济的发展。
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于此,但是很快权力之棒被朱棣夺取,并迁都北京,南京就此结束作为封建都城的历史。
杭州:
杭州古称钱塘,隋文帝时期废郡为州,第一次出现“杭州”的称谓。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最南端至拱宸桥,使得杭州的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不过这些都是杭州发展的基础。
杭州第一次起飞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吴越国钱镠建都于此,在此地大兴水利,极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大小十个国都,所以也算是备受关注。
不过北宋统一之后,杭州也就不温不火了。倒是苏轼再次做通判的时候,再一次对西湖进行了治理,彻底解决了杭州的水源问题,也算为后来赵构定都于此打下了基础。
而杭州作为都城最著名的当然是南宋时期,那是叫临安府。虽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但是经济却高度发达,人口最多时达15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最繁华的城市。
然而,随着南宋的灭亡,加上元兵屠城,杭州城也很快衰落。虽然之后有所恢复,但已然大不如前。
安阳:
在早些年,中国只有“六大古都”的称号,安阳并没有被纳入其中。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纳入到第七大古都。
和其他古都不同的是,其他古都通常在早些年建城,然后过个千百年作为都城达到最辉煌阶段。但是安阳一开始就有了相对较高的“地位”。
安阳被称作“七朝古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做过曹魏、后赵、东魏、北齐等朝代的都城,虽然这时候地位很高,但是在今天看来,它被列入第七大古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曾经做过商朝的都城。
我们都知道,商朝时期由于各种原因经常迁都,直到盘庚迁都于殷才最终定下来,所以商朝又叫殷商。而这个殷便位于今天安阳的小屯村。安阳的殷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如今中国能够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而商朝又是目前世界承认的中国考古所能确认的最早朝代。
所以,殷墟的发现实际上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是追溯到商朝,所以安阳又被称为“文字之都”。但凭这些,把安阳列为第七大古都,实际上也足够了。
这些古都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见证、一种传承。中国数千年历史,相信在以后,会发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宝贵遗产。
从夏朝开始,算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效果,粗略估计共有一百多个城市做过都城。而在这一百多个城市中,最终有七个城市在今天被评为我国的七大古都。
它们分别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这七座城市,承载了中华王朝大部分时期的首都功能。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主要朝代的更迭,绝大部分都和它们相关。
北京:
北京城,不止在今天知名度很高,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声名鹊起。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今天北京这一片土地上修建了蓟城,北京开始有了雏形。战国时燕国灭蓟国,迁都于此,此地就开始有了另一个名字:燕京。从秦汉开始,蓟城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处北国重镇,担负着拒北狄于长城外的重任。
到唐宋时,这个地方最被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幽州。不过,此时是北京仍只是一个都府要地、军事重镇,直到辽、金时期地位才进一步上升。
到了辽代,幽州被改名为燕京,成为辽五京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一个京都。后金人攻破燕京城,把这里当作了他们的中都,并由张浩、孔彦舟设计,征调民夫80万、兵丁40万,在旧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不过它被叫做中都并没有持续太久。
公元1215年,蒙古人打败了金人,并灭掉了金国。后来蒙古人在中都东北处重新建成,改名为大都。元大都由刘秉忠主要负责设计,形状呈长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西宽6500米,北边两道门,东、西、南各三道门。大都城外为护城河,城内布局有序,街道基本为南北、东西向。
此时的元大都,基本奠定了如今北京城的基础雏形。
到了明朝,朱棣夺得皇位后,北京城开始了它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紧靠皇城南墙处新加了外城,并以皇城为中心,在城南北东西四处分别建起了天地日月坛,且在皇城东边修建了 太庙,西边修建了社稷庙。整个皇城又叫紫禁城,紫禁城采用的是中轴线模式建造,从永定门、午门到紫禁城三大殿,再到神武门,8公里的中轴线纵穿而过。同时这条中轴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至此,北京城基本已经定型。紫禁城后面虽屡遭焚毁,不过都被重新修缮起来,并保存至今。
西安:
西安曾经的名字叫长安,是中国最古老的古都之一。从西周到唐朝,前后共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又叫十三朝古都。从西汉开始,这个地方叫被叫做长安,直到明朝,朱元璋将其改名为西安。
长安城,作为都城的时间前后攻击1062年,在这里,共生活了百余位皇帝。这座城市作为古都,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从西周开始,后面诸多王朝,如西汉、前秦、前赵、西魏、北周等朝代均在此建都。不过,长安城最为繁华、最为辉煌的时期仍当属隋唐。
杨坚建立隋朝后,命令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宇文恺重建长安城。
宇文恺经过一番调研,最终在长安原址东南处的龙首原建立了新城,名为大兴城,后大兴城改名为长安。此时的长安城基本呈规则的几何四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
整个长安城采用中轴线模型修建,朱雀大街150米的宽度横贯南北,为长安中轴,其他主要街道含东西向14条、南北向10条,宽度均在百米以上。再加上其他平行的辅街,讲整个长安城划分为大大小小的里坊,有的成为居民区,有的则成为市场,如东市、西市等。
到了唐朝,在皇城东北处,一座名叫大明宫的宫殿拔地而起,成为中国古代最大、最宏伟的宫殿。其占地3.2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4.5倍。其中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类似于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其中的第一大殿含元殿比如今的天安门还要高。
唐代大明宫规模宏达、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建筑风格也被后世反复模仿。而长安城,除了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也成为历朝历代城市建造的模板。、
洛阳:
洛阳作为都城比西安稍晚,是从东周开始。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和西安并称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座古都。
从东周开始,历经了东汉、魏晋、隋唐等朝代,同样也享有十三朝古都的称号。与长安城相同,其最为兴盛的时期也在隋唐。
隋文帝杨坚新建长安城后,以此为都城。后来隋炀帝当上皇帝,在东游途中,走到洛阳,看到居天下之中的洛阳拥有如此雄伟的地势,就决定征调百万民夫在这里再建一座都城,取名东都。
东都同样由宇文恺设计,只不过不是长安那种规范的豆腐块。整个洛阳城的布局采用不规则设计,不过外城还是趋近于长方形。洛阳城南北最长处有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洛河水横贯东西,将其一分为二,这使得洛阳的水系十分发达。
到了唐朝,洛阳依然是东都,而武则天时期改称神都,并修建了上阳宫、明堂等宫殿,同时取代长安成为全国最高权力中心。
似乎洛阳和长安的命运被绑在了一起,一起崛起,一同兴盛,最后一道衰落。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和长安一样都没能幸免于难,均被战火所毁,后期虽有重建,但囿于国力不足,已今非昔比。
唐朝以后,洛阳和长安一样,逐渐走向了没落。
开封:
开封地处河南,被称为八朝古都。早期比较著名的是战国时魏国定都于此,那时候还叫大梁。后秦国水淹大梁城,灭掉魏国之后,开封迅速没落成一个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地位都不高,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起色。当时北周武帝将梁州改为汴州,并逐渐提高其战略地位,为后来的崛起打下来了基础。同时这也是开封称汴的开始。
到隋炀帝时,开凿了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大运河中断是连接了黄河与淮河的汴河,而汴州就恰好位于汴河的要冲位置。再加上开封是东都洛阳的重要门户,凭借水陆交通之便,汴州得以迅速崛起。
唐朝末年,长安、洛阳均因战火损毁严重,经济逐渐东移。到了五代,从后晋开始历代均在此建都。
唐朝中期开始,关中地区气候、环境逐渐恶化。唐末、五代时期,整个气候条件及居住环境已经难比中原地区。与此同时,那时中国北方地区遭遇气候变化,平均温度降低,粮食减产,所以官粮往往都是从江南沿大运河运往长安、洛阳,中途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便是开封。
于是,当时的汴州城便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迅速崛起,成为北宋王朝的都城,又称东京。
由于宋朝经济高度发达,这也给汴梁带来了空前繁荣,汴梁城很快就成为了百万人口的世界大都市,而且此时还出现了夜市,以供居民消遣。驰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便是北宋末年东京城汴河上繁华忙碌的景象。
不过随着北宋的灭亡,开封城也迅速衰落,湮没在芸芸诸城之中。
南京:
南京作为都城最为著名的不是明初朱元璋定都于此,而是另外一个称呼:六朝古都。从三国时东吴开始,后东晋、宋齐梁陈等均定都于此。三国时期称建业,东晋以后称建康。
在东晋、南朝时期恰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第一次南移,所以以建康为首的南方诸城开始崛起,建康人口迅速超过百万,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由于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进而“五胡乱华”,导致华夏文明在北方中原大地的生存延续遭遇危机,这就迫使大量人口南迁,使得南方很快崛起。正因如此,江南也保存了华夏文明的正朔。
后来随着北方的安定,隋唐两代的崛起,北方依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南京为首的南方城市地位迅速下降,南京城甚至被降为县。但即使如此,南京城保留的文化气息依然吸引着李白、杜牧等大家的光临。直到唐末,秦淮河风情除了吸引文人骚客,开一代诗词、书画之风,也极大的带动着经济的发展。
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于此,但是很快权力之棒被朱棣夺取,并迁都北京,南京就此结束作为封建都城的历史。
杭州:
杭州古称钱塘,隋文帝时期废郡为州,第一次出现“杭州”的称谓。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最南端至拱宸桥,使得杭州的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不过这些都是杭州发展的基础。
杭州第一次起飞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吴越国钱镠建都于此,在此地大兴水利,极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大小十个国都,所以也算是备受关注。
不过北宋统一之后,杭州也就不温不火了。倒是苏轼再次做通判的时候,再一次对西湖进行了治理,彻底解决了杭州的水源问题,也算为后来赵构定都于此打下了基础。
而杭州作为都城最著名的当然是南宋时期,那是叫临安府。虽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但是经济却高度发达,人口最多时达15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最繁华的城市。
然而,随着南宋的灭亡,加上元兵屠城,杭州城也很快衰落。虽然之后有所恢复,但已然大不如前。
安阳:
在早些年,中国只有“六大古都”的称号,安阳并没有被纳入其中。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纳入到第七大古都。
和其他古都不同的是,其他古都通常在早些年建城,然后过个千百年作为都城达到最辉煌阶段。但是安阳一开始就有了相对较高的“地位”。
安阳被称作“七朝古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做过曹魏、后赵、东魏、北齐等朝代的都城,虽然这时候地位很高,但是在今天看来,它被列入第七大古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曾经做过商朝的都城。
我们都知道,商朝时期由于各种原因经常迁都,直到盘庚迁都于殷才最终定下来,所以商朝又叫殷商。而这个殷便位于今天安阳的小屯村。安阳的殷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如今中国能够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而商朝又是目前世界承认的中国考古所能确认的最早朝代。
所以,殷墟的发现实际上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是追溯到商朝,所以安阳又被称为“文字之都”。但凭这些,把安阳列为第七大古都,实际上也足够了。
这些古都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见证、一种传承。中国数千年历史,相信在以后,会发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宝贵遗产。
上一篇:嫪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下一篇:高渐离和栎阳公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