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历史文化 2017-05-16 07:13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奇点,将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皇位、爵位等等的传承遵循实行相对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嫡长子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嫡庶之间——甚至同母诸子间——往往会产生夺位之争。惨烈如隋文帝者,他五个儿子皆是一母所出,最后也是无法避免互相残杀的局面。
清代由于受满洲旧俗影响,对于所谓“嫡庶”观念和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甚了了,清朝(含后金)历史上,前三代皇帝生前均未明确指定太子,立爱立少之举更是常见。
康熙皇帝希望仿效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于康熙十四年(1675)下诏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一朝胤礽两立两废。最后老皇帝心灰意冷,终其残生不言立储,社会上仍传言因为“皇长孙(弘皙)颇贤”,皇上可能三立太子。
康熙长寿而多子,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和太子、太子和诸皇子间的矛盾纷争,矛盾甚至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号为所谓“九龙夺嫡”,使皇权受到了威胁,政局也因此动荡不宁。
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次废胤礽太子位后,皇帝再未公开建储。这直接导致后来雍正的即位充满疑云。
上一篇:揭太平天国洪秀全 究竟将财宝藏哪去了?
下一篇:帝国龙脉:隋朝短命而亡因风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