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开国上将曾将1000多名被错划右派招入麾下工作?
历史文化 2016-07-08 11:33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他(王震)将中央机关下放“监督劳动改造”的1000多名错划“右派”要来,当成宝贝,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农场,尽可能给予照顾,帮他们早日“摘帽”。
本文摘自:《百年潮》2014年3期,作者:孙兴盛,原题为:《王震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为节选。
王震将军的英名,很早就随着《南泥湾》的歌声和《保卫延安》的小说家喻户晓,他南征北战被誉为“威震华夏”,叶帅称他是“开国元勋,革命奇人”。这样一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斗得这么惨?追根究底,这跟他要干大农业有密切关系。
所谓“大农业”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大农业”。这是王震一生的梦想,而提出这个梦想的人就是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描绘了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要彻底改革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传统小农业。王震受命率部进军新疆,就是要他们利用新疆的独特优势,创建社会主义国有现代大农业和大工业,取得现代化建设经验。王震肩负着这个伟大使命,苦战三年,成绩卓著,虽然是带着伤痛的心、破碎的梦,只身离开新疆,但对“大农业”心没死,当铁道兵司令抢建鹰厦铁路时,还在北大荒创办了铁道兵农场。毛主席也没有改变建设国有现代大型农业企业的初衷,195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农垦部,任命王震为部长。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找他谈话,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新中国农垦事业,创建国营农业大企业,是强国富民、屹立世界的重要战略国策。中共八大上,王震作了《国营农场的目前情况和发展远景》的报告,描绘了他的“大农业”格局:一是以粮食为主,农、林、牧、渔、副多种经营;二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商贸和交通运输等多业发展;三是科教兴农,科学种田,坚持生产、科技、教育一体化,走科技创新之路;四是将农场居民点城镇化,建立新型的农村城市化卫星城。这犹如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里追梦,注定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1958年,王震率10万复员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发动了农垦史上的“淮海战役”,而内地广大农村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成为毛主席、党中央改造中国落后农业、向小农经济全面开战的“渡江战役”。
王震与转业官兵拿出当年在南泥湾和新疆的劲头“向地球开战”!却没有想到1958年与1949年大不相同了。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首先要拥有大批科技人才。想当年进军新疆时,大批知识分子踊跃报名,“文化大进军”浩浩荡荡;而现在没可能了,他将中央机关下放“监督劳动改造”的1000多名错划“右派”要来,当成宝贝,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农场,尽可能给予照顾,帮他们早日“摘帽”。好些人担心、劝告,王震却坚持说:“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发挥他们专长为农垦事业服务有什么错?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同样锻炼人改造人,怕什么?”社会上掀起“批白专、拔白旗”的狂风,有人要他跟风,王震坚决不让:“我没见过‘白专’知识分子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他们都是响应党和祖国召唤,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来的,在垦区辛辛苦苦工作,这就是又红又专、走红专道路,谁也不准动!”有人说他尽听知识分子的话,王震很坦然:“他们有知识、有学问,说得对,合乎科学,就应该听他们的,支持他们工作!”有人向毛主席反映:“王震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包围了”,毛主席笑道:“知识分子不怕王胡子,那很好啊!”王震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行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成了一大罪名,他被批判为“牛鬼蛇神的最大保护伞”、“黑帮头子”!
农垦部是国务院最小的一个部,上有中央农林口、下有省地县,左右还有农林工商等兄弟大部,条条块块的分割和“政出多门”的管辖,使各农场不堪重负。按照当时的体制规则,农场只能垦荒搞农业,农业中“以粮为纲”只能种粮食,而且只能是为别的工业商业部门提供廉价原料,而农场需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又必须从国家物资部门高价购买,这就严重地制约着农场生存和农业生产发展。王震认为这种体制不合理、不公平、不科学,应打破这种单一的经济束缚。他勇于开拓创新,不仅发展农业生产,而且工商运输建筑综合经营、多业发展,形成别具一格的我国农垦企业发展新特点。这自然触及多方权益,矛盾不断,被视为“有野心”,搞“独立王国”,王震也就被最早押上“文化大革命”的批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