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三国蜀将姜维屯兵之地:岳池姜山作为了旅游景点
大石乡已把姜山作为了旅游景点
跑马十八梯,传为姜维跑马之地
传为姜维当年洗马的方池
姜维字伯约,甘肃天水人。自幼丧父,随母亲生活。说姜维文武双全,文自是得孔明真传,武力方面,除演义稍加渲染以外,民间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大家知道《说唐》中罗艺罗成父子一杆罗家枪出神入化,却不一定知道罗家枪乃传于姜维。罗成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叫罗春,罗春的母亲便是姜维的后人,罗艺的枪法得传于罗春的母亲。这也难怪堂堂第七条好汉罗成与罗春的较量中招招受制,一败涂地。
《岳池县志》清光绪版记载:“传三国蜀将姜伯约(姜维,字伯约)曾屯兵于姜山,山因姓而名,后人于山建寺,故又名姜山寺。旧志皆有记载。”
于此记载,笔者颇感兴趣,曾几欲前往寻遗而不得抽身。近日,笔者终于得闲前游,兴致之余,特以陋笔记之。
姜山位于岳池县大石乡晏家沟村,说是山,实为一座面积近200亩的山寨,整个山头高出周边数百米。
当得知笔者要探访姜山,当地村民甚是热情,寨上颇有威望的村民董应魁更是主动给笔者当上了向导。
“我们只是听说姜维在这儿扎过营,但具体的故事都不知道,我们当小娃的时候,那些老年人有时要摆,但现在他们都去逝了。”尽管老董年近七旬,但对姜维屯兵之说,亦不知其详,只是无奈地说:“我们好年轻嘛!”
“姜山寺是很早就有了,可能有一千多年了吧。但现在的这个寺庙是村民自发筹资修建的。”站在山顶简陋的寺庙前,老董向笔者介绍,“虽然庙里塑了不少菩萨,也做得活灵活现,但却没有姜维像。”
“门前的一对狮子是原来的,里面还有青狮白象,也是原来的。”笔者仔细端详了庙门前的一对石狮,狮高约0.5米,口微闭,口角悬一绶带,其态可掬。很明显,这是南派狮雕,雕刻时间至少是在明代,因为,从清代开始,张牙衔珠、貌容威严的北京石狮便受到了满清王朝的青睐,并最终流行于全国。
笔者进入庙内,直奔青狮、白象处。青狮、白象雕刻较为精美,身长约1.5米,皆作伏状,憨态可爱。其身分乘文殊、普贤菩萨像,中间则为观音坐莲台像。料理庙内事务的一位当地老妇介绍:“青狮、白象,还有观音,都是从地里找出来的,文殊、普贤菩萨是在修庙时补上的。”她还介绍,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一外地人愿拿几十万元买走青狮和白象,但村民坚决不同意。“即便拿几百万我们也不得卖。”老妇继续说道。
出得庙来,沿坡而下,突遇约一米长、0.5米宽的石雕卧于土中,老董也不认得。笔者和老董小心翼翼地把石雕扶立起来,原是一蛇雕,仅雕头颈,其身隐于石中。从造型上看,此蛇雕也非独立造型,应为倚物而雕。笔者也不觉惊异,在国内众多动物石雕中,蛇雕鲜见,此处蛇雕实为罕也!
再往下行,是一口五米见方的水池。“这是洗马池,长年不干,相传当年姜维便在此洗马,后人为了纪念姜维,还在前面不远的岩壁上刻下‘汉氏英雄’四个字。”在老董的带领下,笔者拨开荆棘,来到刻字石壁下,“汉氏英雄”四字,字大如斗,但已极为模糊,若无人提示,几乎无法认得。
沿寨迂行到寨门口,寨门和寨墙都已不在,仅见一尊约1米高的石狮蹲立一侧,此狮仍为南派狮,但雕法又与庙门前的石狮有明显区别,其爪既不抚球,也不抚幼,无法辨其雄雌。老董介绍,狮子原是一对,另一只已毁,在石狮的背后,原来还有一个5米高的牌坊,上刻“汉室英雄”四字,儿时的他还亲眼见过。
“走,我带你去看看寨子下面的石刻,那里多得很,好多幅哩!”老董指了指山下密林深处说道。下得寨来,一棵棵桉树和其他树木已逐渐成林,由于少有人来,林中杂草足可没膝,在杂草中行进,如同踩着厚实的毛毯。“这些桉树都是大石乡政府搞退耕还林时栽的,当时乡政府也曾想把姜山打造为旅游景点,但这谈何容易?”老董一边走一边说。
不多时,只见一个两米见方的大字刻于石壁之上,由于风雨剥蚀,字迹已较模糊。“这是个‘泉’字,再那边是个‘飞’字。”继续前行,来到“飞”字下,字迹同样模糊,大部分已脱落,但从其刻迹来看,其字隽永飘逸,实为上乘之作。两字相继约10米,由于不见落款,笔者也不知其为何代何人所刻。“据说以前,一股泉水从两字正中的岩上飞出十多米远,长年不断,看上去非常壮观,人们称之为‘飞泉’。”老董说。
在“飞”字的右边,又陆续有七八幅石刻,多为诗文,但因石层脱落,仅极少部分可认。石刻尽头,是一口径约1米的石槽,里面堆积着枯烂的树叶,被一些杂草遮掩着。老董拔开杂草说道:“别看这小小的石槽,神奇得很呢!”老董介绍,以前,石槽的水总是满的,原因是岩上总有一根竹子将竹尖垂于石槽中,一股细小的泉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不停地沿着竹尖滴到石槽里,一旦槽里的水满了,竹尖也不滴水了,曾有有将滴水的竹子砍去,但不久又有一根竹子将竹尖垂于槽中,继续滴水。槽中的水非常清凉,在炎夏口渴之时,若在此喝上一口,顿觉甘甜爽口,凉从心来,于是人们把这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翠竹引凉”。
老董还介绍,在石槽不远处,是一处整石开凿的石梯,非常陡,是当年姜维去练兵场的必经之地,尽管石梯笔陡,但姜维骑着白马却在石梯上快步如飞,所以后人便把石梯取名为石梯跑马,又叫跑马十八梯。姜维还经常将马牵到石槽处饮水,所以石槽又叫饮马槽。
笔者很想听到关于姜维在岳池的详细故事,老董说,即便是在他儿时也很少听说,只知道一些地名的由来,如现在离姜山十多里远有个造甲垭的地方,当年姜维在那里造铠甲,准备起义;又如今石垭镇境内的营口市,是姜维练兵的地方。
在离开姜山时,笔者心里一直嘀咕着:姜维真的来过岳池吗?岳池关于姜维的故事和一些遗迹又是怎么回事呢?岳池境内除姜维的传说,还有很多与诸葛亮相关的地名和传说,如亮坝、卧龙桥、孔明坟等,这又怎么解释呢?
后记:笔者后来查阅了《三国志·姜维传》,没有发现姜维途径岳池地域的记载,甚至整个川东都未曾来过。至于岳池境内姜维起义的说法,笔者也不敢否认,毕竟,在史料记载中,蜀国灭亡后,姜维也曾经准备起义策反,欲恢复蜀国,但那时的姜维是否身处岳池,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