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物三大隐忧 深海恐成“生命荒漠”
克莱尔·露芙安
深海鱼160年才长到40厘米,过度捕捞使其快速减少
98%的深海生物会发光
“除了南极洲和北冰洋,其他大洋我都下潜过了。”初见克莱尔·露芙安女士,她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威水史”。2001~2006年,她先后挑战各大洋的深海,并与美国、法国的科研人员合作,取得深海中洋脊、深海平原、海底峡谷附近、海山、中层水域等区域的宝贵影像,有些更是在深度为6500米甚至7000米的海沟拍摄的图片。她发现,其实深海并非生命的禁区,相反,这里是生命的“神秘国度”。
太阳光难以抵达深海,那里本应是漆黑一片的空间,但98%的深海生物或者是通体发光,或者部分器官发光,而发光的颜色,或是蓝色,或是绿色,最少见的是红色,这使得深海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气氛有点“灵异”。加上深海之中,生物的密度并不大,这些发光的亮点看起来不会像“漫天繁星”般璀璨,相反,这些亮点稀稀疏疏,时近时远,有点像“流星雨”。
这些深海生物光有什么作用呢?克莱尔·露芙安认为主要是用来捕食。看过电影《海底总动员》的读者一定对里面那条叫尼莫的小鱼印象深刻。尼莫其实是深海中“鮟鱇鱼”的化身,“鮟鱇鱼”长有魔鬼般的尖牙利齿,头顶却有一个钓鱼竿状的发光器官,捕食时,鮟鱇鱼在深海中晃动这根发光的“渔竿”,其他鱼类看见发光体就会前来看个究竟,但是往往不等它们看个明白,鮟鱇鱼魔鬼般的尖牙利齿早已将其卷入腹中。
深海也非万籁俱寂。由于深海鱼类的声纳系统相当发达,往往靠发声定位,因此那里反而是嘈杂的世界。克莱尔·露芙安介绍,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笑话:冷战时期,美国人的潜艇首次潜至太平洋的某一处深海,他们突然听见巨大的“咔嚓咔嚓”声响,美国大兵顿时莫名地紧张起来,因为那声音就像是坦克履带的声音,难道苏联人发明了深海坦克可以攻到美国家门口?后来他们才发现,原来是一大群深海蟹干的“好事”,它们需要通过摩擦大钳子发出声音来定位,加上声音在深海中传播比在空气中更快,因此声音听起来更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