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河南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 2020-03-10 07:55世界未解之谜www.qiwenkd.com
一、明朝为什么要从外省迁徙移民河南?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河南大地遭遇前所未有的长期战乱,造成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明朝初年,“土地荒芜”、“居民稀少”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在公元1357年,居然城中只剩下18户居民。而中原地区受到战争破坏更为严重,很多...
一、明朝为什么要从外省迁徙移民河南?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河南大地遭遇前所未有的长期战乱,造成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明朝初年,“土地荒芜”、“居民稀少”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在公元1357年,居然城中只剩下18户居民。而中原地区受到战争破坏更为严重,很多地区荒地连片,人丁稀少。例如,从开封到河北一带,土地荒芜、渺无人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比较了解农民生活的艰难,因此他提出了与民安养生息的政策,主张通过发展生产,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由于战争持续在中原地区进行,致使这一带人口损失比中原以外的地区比如山西、山东严重得多,因此,洪武初年,一位河南官员刘九皋就上奏朱元璋,提出了迁徙山西、山东的人口到河南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朱元璋的采纳。但是朱元璋认为山东地广,还有很大的开发余地,人口不比外迁;而山西地域狭窄,人口相对稠密,可以迁出山西的人口到黄河南北抛荒严重的地区,开荒耕种,休养生息。当时的情况是,山东、河南的人口都只有不到200 万,而山西的人口竟多达400多万。这得益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在天然屏障的护佑下,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小。但晋北、晋中都是山地,只有晋南地区可以耕种,人多地少,百姓的生活非常苦。公元1389年,明朝政府正式决定,山西地少人多的地方,农户可以分出部分人丁,前往河南、山东垦殖,并且派专员到山西办理移民事宜。明政府宣布,凡是愿意迁往河南安阳、卫辉、商丘、太康的人,可以立即发给路费及安家费用,并按照人口发放田地。这次移民活动历时2年,移民2万余人。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明政府继续组织山西人口向河南迁徙,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在1403年,责令山西太原、临汾以及晋城、长治、左权县等地少地或无地的人家分出人口迁往河南方城、南阳等地。二、大槐树在移民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山西迁徙河南的移民中,有一个共同的传说,即他们的祖先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这个传说,至今不衰。根据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洪洞县广济寺旁边确有一棵大槐树,明朝初期的移民曾经先后7次在这里集中,然后迁往河南、河北等地。移民的管理机构,就设在广济寺内,各地来的移民先在大槐树下集合,由管理机构发给路费、安家费,然后安排他们迁往指定地点。大槐树成为了他们离别山西的最后纪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河南的后裔代代相传,以至于成了移民们故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