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多铎怎么死的
看了众多历史剧,大家一定对多铎有一定的了解了,多铎算是众多兄弟中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位。
多铎在清朝诸王当中最为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这个人,极富特色,在清初诸王中别具一格,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属於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那路奇人。之所以多铎有那么率性而为,狂放不羁的叛逆个性,同多尔衮一样,与他幼年在一昼夜之间丧父丧母心理遭受极大创伤很有关系。父死母生殉,给当时只有十一岁的他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刺激,所以一直表现得性情乖张,行为荒唐,使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大伤脑筋。孝庄秘史里的多铎的个性和历史上的多铎很相似,率性而为,反抗权威。
多铎生于1614年二月初九,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是努尔哈赤最年幼的嫡子,大福晋阿巴亥所出的第三子,兄弟中排行十五。作为努尔哈赤最心爱的老儿子,自幼恃宠而骄是可想而知的。
同多尔衮一样,多铎短暂的三十六年人生大半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乾隆给他的评语也恰如其分,清朝入关多铎“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所以人们对於相传豫亲王府前的石狮是卧着的解释是多铎鞍马劳顿,回了家就该好好歇息了,这也是清廷对於多铎屡立战功的特殊恩荣。
但是这个清朝开国第一战将并不象他的兄长多尔衮那样百战百胜,却是经历了一番坎坷和挫折。
作为努尔哈赤的嫡出幺子,多铎的政治地位是很高的,他六岁被封为和硕额真,十二岁成为正黄旗旗主,领有十五牛录,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按照女真族未分家幼子享有继承权的习俗将努尔哈赤领有的十五牛录分给多铎,在改换旗号后,多铎所领的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强大精锐的一旗。
同多尔衮一样,多铎短暂的三十六年人生大半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乾隆给他的评语也恰如其分,清朝入关多铎“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所以人们对於相传豫亲王府前的石狮是卧着的解释是多铎鞍马劳顿,回了家就该好好歇息了,这也是清廷对於多铎屡立战功的特殊恩荣。
但是这个清朝开国第一战将并不象他的兄长多尔衮那样百战百胜,却是经历了一番坎坷和挫折。
作为努尔哈赤的嫡出幺子,多铎的政治地位是很高的,他六岁被封为和硕额真,十二岁成为正黄旗旗主,领有十五牛录,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按照女真族未分家幼子享有继承权的习俗将努尔哈赤领有的十五牛录分给多铎,在改换旗号后,多铎所领的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强大精锐的一旗。
天聪二年(1628)二月,15岁半的多尔衮与14岁的多铎从后金汗皇太极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获敖木伦(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众万余,以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封固山贝勒。其后所获“睿亲王”的字义也是由此而来。
而14岁的多铎初次从征,因功受封‘额尔克楚呼尔‘。(满语为勇敢之意) 其后受封“豫亲王”的“豫”字就是从“勇”字上转音来的。
多铎第一次正式娶妻就引来轩然大波,害得他的同母长兄阿济格失去了旗主贝勒的地位,这在后金后还是第一次。
多铎在天聪二年已经十四岁了,按满人虚岁十二,三就娶亲的年纪,已经是晚婚了。他想娶的正福晋不是孝端的妹妹,而是亲舅舅阿布泰的女儿,乌拉那拉氏,他的表姐,并且请阿济格作为兄长前去说亲,事先的确没有征得皇太极的同意,然而阿济格因此细故获罪并丧失旗主的身份实在是小题大作,归根结底在於皇太极并不希望多铎和他的舅舅亲上加亲,特别是阿布泰是皇太极最为深恶痛绝的人之一,而阿济格刚烈鲁莽的性情也不是三大贝勒和天聪汗可以控制的,正好借此打击他剥夺他的兵权。
满文老档对这件公案的记录是这样的:
(天聪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阿山之弟阿达海革职之故:额尔克楚库尔欲娶阿布泰舅之女为妻,阿济格台吉未与汗和诸贝勒商议,擅令阿达海前往为媒,说毕,阿济格阿哥又同阿达海往视其女。以有此故,定阿济格阿哥之罪,罚银一千两,进汗驮甲胄雕鞍马一匹,给予三大贝勒各雕鞍马一匹,给八台吉各鞍马一匹,革其固山贝勒,以弟墨尔根岱青为固山贝勒。革阿布泰舅游击一职,降为备御,罚银二百两。 ”
皇太极对阿布泰是极为讨厌的,在满文记录的太宗实录第十卷中提到,“天聪汗以阿布泰舅谗恶,谕令诸贝勒勿与阿布泰结亲,诸贝勒勿嫁阿布泰之子,诸贝勒勿娶阿布泰之女。”所以,皇太极坚决反对多铎与阿布泰结亲。
皇太极对阿布泰反感的缘故其来自有之,关键还是努尔哈赤死后权力斗争的后续。 阿布泰是乌拉部大贝勒满泰的第三子,大福晋阿巴亥的亲弟弟,也是阿济格三兄弟的亲舅舅。 满泰被杀后,其弟布占泰成为大贝勒,阿布泰逃到叶赫部落。天命四年叶赫为建州女真所灭,被带到后金。努尔哈赤因其姐姐是宠爱的福晋的缘故,将他作为大臣收养,不久又把女儿和硕公主嫁给阿布泰,这样他即是国舅爷,又是额驸,兼之他精明强干,获得努尔哈赤的格外宠爱,并超级提拔,几年内就从一名闲散旗人擢升为统率千军万马,佐汗治政的八旗最高将官--总兵官和第一督堂,成为天命年间叱吒风云颇具影响力的军政要人。 天命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努尔哈赤将自己所穿的镶貂皮的白皮袄赐给“阿布泰纳哈处”,(纳哈处是满语,舅舅的意思),可见努尔哈赤对他的宠爱。天命七年正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定八旗将官的仪仗,第一等的有包括阿布泰等的十六人,与努尔哈赤之子汤古岱,养子富尔汉,女婿何和礼,扬古利等总兵官同等待遇,可算是荣耀了。 天命七年三月,阿布泰已是管辖一旗的固山额真,到天命八月正月,努尔哈赤亲自提拔他为三等总兵官,五个月后即升为八旗处理军政要务的最高级别将官--第一督堂。
到皇太极继位后,首先要打击的就是多尔衮三兄弟的力量,当时他们年纪小,又没有行军作战管理旗务参政的经验,能给他们出主意的就是这个在八旗里的显赫人物,三兄弟的亲舅舅阿布泰了。所以皇太极上台后,不断找理由打击他,没多久就被降职为小小的游击。
而多铎想娶表姐并不仅为了其才貌考量,而是要获得同盟。阿济格如此积极的遣人说婚定亲,而皇太极又这样害怕讨厌阿布泰,坚决破坏这门婚事,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阻止阿布泰同阿济格三兄弟联合在一起。有了三兄弟的兵马,加上阿布泰的足智多谋,德高望众,长于作战,将是一股极大的力量,对皇太极的统治是个威胁。更何况阿布泰本来就是兄弟三人的亲舅舅,如果亲上加亲,成为多铎的岳父,加上阿布泰被连降四级屈居游击微职对皇太极怨气很深,四个人同仇敌忾风雨同舟,对三大贝勒和皇太极来说威胁太大了,犯了皇太极的大忌, 所以皇太极才不顾家训,违反一年多前的誓言,侵犯了旗主阿济格和多铎的合法权益,以聘亲细故对阿济格进行重处,剥夺了他固山贝勒的身份。联系到努尔哈赤定下的废黜旗主贝勒必备的条件--行为悖乱,扰乱国政,以及皇太极的继位誓词中保证不以微小过失而剥夺“父汗给予之人民”,就可以知道阿济格的被废黜是毫无道理的,也是不合法的,是逼死其母夺走镶白旗斗争的延续。 由此也可知道,多铎和他两个兄弟处境的危险,他们是处在“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任人宰割的境地,稍有行差踏错,就很可能遭到最严厉的处罚。
铎还有一件娶妻纠纷,主角这才是孝端的一个庶出的妹妹,天聪七年,多铎欲娶科尔沁大妃之女,但是不是多铎心热要娶,而是牛不喝水强摁头。当时多铎嫌弃她体胖肤黑貌丑,不愿意娶,但是皇太极发话说,娶妻娶德,反正女子婚后生育也会发胖,貌丑有什么关系;这时代善认为多铎少年心性,恐因其性情不稳与大妃之女相处不好,有伤外戚之谊,因而奏请皇太极阻止,但是皇太极反而板起脸来说;“你这是什么话,不能因为外戚的缘故而不考虑幼弟的心愿”,遂令娶。
联系到多尔衮也娶了孝端的另一个堂侄女(后来皇太极又命令他娶了衍庆宫淑妃的养女),这还是一桩政治婚姻,皇太极的目的和电视里撮合小玉儿和多尔衮一样,既要通过联姻来拉拢多尔衮和多铎,同时又起到监视作用。
后来,为了进一步笼络幼弟,皇太极又在天聪七八年间给多尔衮和多铎聘娶了继福晋,她们是布木布泰三哥索诺穆的两个女儿,即皇后的侄孙女、庄妃的亲侄女。
皇太极与幼弟的骨肉亲情,又加入这许多重的婚姻关系,政治婚姻格局可见一斑。
说实在的,无论是出於笼络目的也好,还是逼死阿巴亥于心有愧也罢,或者是博得宽大友爱的名望,皇太极对於多铎还是十分优容的,除了将努尔哈赤留下的二十牛录亲军全部分给多铎,使其执掌的正白旗成为兵力最强的一旗外,对於多铎的种种出位行径还是能容则容,而他稍有功绩则格外褒奖,但是多铎却偏不领情,硬要和皇太极唱反调。皇太极厌恶的人他却偏结纳接近成为知己,皇太极喜欢的人他又疏远结怨。要娶皇太极所厌恶的阿布泰之女即为一例,虽然皇太极先前曾明令他的兄弟子侄不得于之结亲,但是皇太极这次只处罚了阿济格却并没有处罚多铎。
但是皇太极这样的格外娇宠并不能打消多铎内心的怨恨。皇太极并不太喜欢阿济格,可是多铎不顾他的反对,和阿济格十分接近。当蒙古扎鲁特部戴青归降时,阿济格要强夺戴青之子善都的妻子,皇太极加以制止,但多铎却背着皇太极和阿济格一起前去索要,并对土谢图汗额附进行威吓,后来额附将此事报告给皇太极这才没酿成祸事。
起初,皇太极认为多铎年少志骄可以宽容,只谕告属下如发现多铎悖谬之举应谏诤劝谕,力加规正,后来又不时召他来“密加训谕”,可是多铎对於皇太极的优容并不领情,不思悔改不说,反而怪皇太极多事,日子久了,兄弟两人矛盾日深。
兄弟情分的事,皇太极尚可忍耐,却不能原谅多铎在战场上表现消极唱调。
天聪六年,大军征察哈尔蒙古,还师途经张家口时,皇太极令与明将和议,商讨互市之事,多铎急于还家,当众大发异议,攻击皇太极为如此微物而驻重兵是得不偿失的事,还声称即使分给他财物他也不稀罕也不会去取,使皇太极大为难堪,指责他急欲还家,无非是迷恋妓女,不耐久战。皇太极发现多铎对他心爱的人十分厌恶,对自己嫉恨的人反而非常同情,气愤得说:“乃若虽具才能,而心怀离异,亦复何益”。
崇德二年皇太极征明,多铎率本部兵五百人与明将祖大寿所率八百兵相遇,祖大寿率兵进击,多铎竟不战而退,致使阵亡九名,失马三十匹。多铎又懒散贪玩,直接影响征战大事。《孝》剧中有一个细节:多铎说皇太极,有一次多尔衮出征他未去送行,因为要避痘而呆在家里,皇太极就狠狠责罚了他,说他“重女色轻手足”,历史上是有其事的。只不过是皇太极想打击多铎,故意找借口罢了,同时这一举动一石二鸟,想离间多铎兄弟感情。这是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九月,其兄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出征,与岳托两路征明,皇太极率诸王大臣前往演武场送行,多铎却借口避痘为由不去相送,在家中携妓女管弦欢歌,还亲自批优人戏衣,涂脂抹粉地演戏为乐。
为了这些悖谬行为以及其他一些大小错误,崇德四年五月,皇太极召诸王大臣历数多铎之罪,降亲王为贝勒,罚银万两,夺所属牛录三分之一给其兄多尔衮和阿济格。并不准许他参与议政,也不让他插手管理六部事务。这在当时非常重的处罚。后因松锦大战,多铎有了战功,才被晋封为豫郡王。
皇太极死后,多铎对於多尔衮坚辞帝王不就非常不满,依旧行事荒诞,屡屡和多尔衮唱反调,更与原为政敌的豪格走的很近。多尔衮虽然对他极力维护,但是由於他摄政之初,权力地位并不稳固,还是不得不秉公处置。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十月,多铎因谋夺大学士范文程之妻,被罚银万两,夺去所属牛录三分之一,这又是十分严厉的处罚。但是世祖实录仅寥寥数十字也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范文臣虽是汉人,但是却是皇太极生前最为看重的文官,他事必问范章京,所以范文程在朝臣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但是多铎居然色胆包天,把主意打到范文程的妻子身上,非但有失朝廷体统,对范文程本人也是极大的羞辱,多尔衮深知其中厉害,并不能因为多铎是其胞弟就薄施惩罚,加上还要倚仗范文程的出谋划策,所以将此事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次年三月,即他受命随摄政王出师南定中原的前一个月,多铎又因游猎于山林禁地而被议罪。
是形势的突变,给他建功立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使他成为开国诸王中战功最著的一个。所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多铎就以这样的雄姿,驰骋在中原大地,席卷了整个江南!
多铎原有南下江南,征讨南明的使命。在配合阿济格完成攻破李自成的任务之后,便率军掉头南下,分兵三路,出虎牢关、出龙门关、出南阳府,不到半个月,就杀到了河南安徽交界处的归德;又十天,攻陷徐州、颍州、太和等处,兵锋所至,凌厉无前,很快就逼近到了长江边!
在多铎身上,具备了父兄的所有特点。
当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里,他挥师南下,强渡淮河,势如迅雷猛电,只用了十二天时间,就兵临扬州城下。围城七日,他数次派人招降明军统帅史可法,均遭拒绝。四月二十五日,他下令用红衣大炮攻城,摧毁了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俘获史可法,多铎再次劝降遭拒后,便斩史可法、下屠城令。
对比皇太极,可以看到,在镇压反抗的时候,多铎和皇太极一样,凶暴野蛮。
多铎挟着血洗扬州的威焰,乘势渡过长江,五月初八日占领镇江,南明的武装力量尽都投靠清朝,二十三万守卫南京的军队也很快放下武器,他没有受到任何阻挡。五月十四日,多铎的前锋抵达南京城下;五月十五日,多铎率大军开进南京城,宣告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灭。由于事先将招降安民告示遍挂通衢,也由于扬州屠城的威胁所至,多铎进入南京时,南明的大批官僚,冒着滂沱大雨跪在道边迎降。次日,南明的文武各官,争趋朝贺,相当于今天的名片的职名红帖堆了十数堆,每堆高达五尺。
多铎占领南京后,却又如多尔衮一样,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他亲自去拜谒了明孝陵(朱元璋墓),对被弘光帝囚禁的所谓崇祯“太子”,奉若上宾。他命南明大小官员每日照旧入内办事,一概予以留用。他下令建史可法祠,优恤其家属,以示崇敬。他下令将八名抢劫百姓的八旗兵斩首。另外还郑重出告示于各城门,说:
“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头来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这些举措,安定了民心,也颇得士心。也由于江南百姓饱受南明暴政之苦,对新统治者存有希望和幻想,使得多铎的大军从南京到杭州,一路长驱直入,节节胜利,兵锋所向,如摧枯拉朽。许多地方,可说是传檄而定,杭州的明潞王、绍兴的明淮王都投降了清朝。清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全国最富庶的江浙全境,多铎的胜利,可谓空前。
从多铎占领南京后的策略行动中,不是又能看到他的兄长们的某些影子吗?
七日,摄政王多尔衮以大兵日久劳苦,命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及洪承畴前往替代驻守江南。十月十五日,多铎班师还京。顺治皇帝亲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到南郊迎接,并赐金五千两、银五万两,又加封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
多铎在往征江南的时候还是没有忘记收罗美女,除了盛传一时真伪难辨的刘三秀,总之,多铎一生不乏风流韵事,活了三十六岁,却不象多尔衮,他多妻多子,共有八子。多铎出痘暴亡后,有两名福晋自请殉葬,看来他也不乏红颜知己。多情自古,爱新觉罗氏的后人们。无垠的蒙古草原上的,广袤的辽东森林中孕育的热血男儿,他们没有几千年来儒家非礼勿动,非礼勿世的传统教条的束缚,有的只是更原始的流淌在血管里澎湃在胸膛内的非常自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类似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无瑕与纯真。
多铎为执意娶表妹一事不惜得罪皇太极,还有传说中的刘三秀的故事,让人感叹这个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竟然还有温柔似水的一面,终至感动佳人.... 编个多铎秘史也应该够料,比如说他在历经红粉后在江南找到真爱之类等等。
“顺治六年三月丁丑,多铎薨。次福金请以身殉。睿王再三慰解,请益力,遂许之。”
没想到殉死还得得到批准,但从以上文字看,多尔衮并不赞成这两位次福金殉死。母亲阿巴亥的生殉留给他的惨痛回忆太深刻了,他是从心底对这种制度深恶痛绝的)